前公司技术部有个同事小A,两个月前曾电话咨询了我个事情,说自己工作8年了,月薪还是只有4000块,自己工作一直认真负责,也很努力,从来没有出现过啥大错误,领导对他的付出不仅不当看不见,还升职加薪了一大批95后新员工,就连才新来公司两个月的同事小B,工资都比他高了。
接着他又很是抱怨的给我说:“我在公司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为啥我的努力这么没用呢?为啥现在我还在公司的基层拿基本工资?领导难道就没看我努力过?没看我挑灯夜战的加班吗?
听完同事小A说的后,我就明白了,他这是陷入一种系统困境,我给他说了个例子:
我们普通人,要想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翔,你觉得他天天去练轻功也好,练习鸟儿的动作也好,你觉得可以成功吗?肯定不行,因为你没有翅膀,也不能克服地球引力,所以你仅凭自己,无论怎么努力练习都是无效的,而且越努力越会误入歧途。
那努力就没用吗?
努力肯定有用,只是需要选择外部解决方案,你得为了“飞翔”这个目标,转换思路向其它角度去努力,比如利用滑翔伞。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人却实很努力,但他们努力的只是一个点,认为自己在这个点上,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就会有高回报。他们陷入了仅凭一已之力,徒手练习“飞翔”的困境中,结果却是越练越惨。
所以,从大的局面来讲,投入的时间并不能和成功直接划等号。我们平时的工作也是一样,你努力的成果,并不能用工作时间长短来衡量。
同事小A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是陷入了系统困境,很多事情越努力越是在消耗自己和公司资源,自己做了很多无效努力。
其实同事小A遇到的这个问题,很多人也
遇到过或正在遇到,有这个烦恼的人,我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四个字:不会思考。
01
线性努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要尽快掌握复利增长思维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单维度的思维模式。可以简单来说就是单细胞思维。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
我表哥以前是省篮球队的,经常会给我聊一些他们训练的事情,我很早就知道,一个篮球运动员,每天训练投篮1000次,他的球技大概可以增长1%,但如果想让球技增长100%,解决方案并不是让他每天训练投篮10万次。
多训练投篮9.9万次属于线性努力,并不能让球技多90%的线性增长,反而会把这个球员累死。
再比如,我接抖音短视频制作赚外快,一条短视频赚1000块钱,一个月接10条,一年可以赚12万。
如果我一个月接100条抖音短视频来制作,是不是年收入就能做到120万?
显示不是,反而可能年收入从12万,变成了5万,甚至是2万,因为仅靠我一个人,一个月接100条短视频来做,根本无法完成,不仅会赔违约金,还会影响我个人信誉,口碑会越来越差,客户会越来越少。
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在试图通过线性努力获得线性增长,但结果却并不好。
线性增长思维
我刚入行做CG影视动画的时候,月薪5000,经过不断努力,技能起来起来熟练,月薪3个月就涨一次,一年就涨到了1.8万。
于是我第2年又继续拼命干,第三年也更努力的工作了一年,这个时候工资却没怎么再涨了,始终就维持在1.8万-2万之间,甚至第3年开始,我发现我很熟练的技能正在慢慢被一些新来的超越,这样的话我就不得不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为什么我超努力,反而情况更差了呢?
我总结了一下:
第一年,我只要努力,那个技能的增长速度就会很快,收入也直线上升。
第二年,努力空间越来越小,因为上一年要学的基本已经可以满足现在的需要。
第三年,空间进一步缩小,之前努力学的技能就算没退步,但其它新人开始复制我第一年的增长,他们的上升比我快很多。
最佳解决方案是:将线性努力思维改变为复利增长思维
复利思维就是:努力A会产生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你努力A的效果,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闭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努力A,不一定只是一条线上的努力,可以是N条,这对于各种平台或个人都是同样适用。
我在工作第3年的时候,我基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并没有一直停留在CG动画制作技术上的线性努力,而是我开始学习管理、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我当时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这些能力,不仅让我对自己熟悉的CG动画制作思路有了新的突破,制作出了一些更受欢迎的作品,而且还顺利当上了运营总监。
这就是个正向良性循环,如果我一直在制作技术上做努力,可能一直都只能当个小制作人员,最多当个组长。
复利增长思维
上面说的,篮球运动员球技增长的问题,要想让球技有更多的增长,不是一直在训练投篮技巧上做线性努力,而是应该用复利思维,从第二条、第三条线上做努力,你可以训练运球技能、战术组织、突破上篮、灌篮等等,这些技能,可以让你球技成翻倍的增长。你整体球技的增长,又可以反过来提升你的其它各单项技能。
还有我想赚更多的外快,不用一直在接抖音短视频制作上做线性努力,同样也可以发展第二、第三条线路出来,比如我可以减少接单的数量,只做一些精品打造我个人IP,然后把抖音短视频制作技术、要领和运营等知识,做成知识付费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这样不仅能赚更多外快,还可以用得到的收益通过找外包,或者招人的方式扩大制作范围和制作数量,从而又进一步扩大收益。
所以,当一个人非常努力,但又出现进步缓慢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局限在某一条线上,做无效的线性努力了,是不是可以思考用复利增长思维,可以找到第二条线、第三条线,甚至是第N条线出来,让自己维持进步的同时,也让每次努力的结果形成正相关影响。
02
不可忽略时间系统的延迟性
搞懂指数增长思维就能解决
时间系统的延迟性是这样的:你现在得到的结果、收获,是你过去的努力决定的。你现在刚刚才开始的努力,只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或很久之后才会见效。
什么是对数增长思维?
就是你刚开始的努力,会让你进步神速,然而一但短期没看到成果,就开始逐步放弃努力,直到进入到一个平稳的舒适区,时间一长常常会陷入无法进展或无法突破的困境。下图就反应了这种情况。
对数增长思维
比如之前我有一个朋友想减肥,她看到另外一个减肥成功的人,每天都在跑步,于是她也开始跑步,跑了一周没啥用,她就觉得这种方法可能不行;然后她又发现减肥成功的人都有练瑜伽的习惯,于是她又开始练瑜伽,依然没啥用,最后她就放弃了减肥。这就是典型的对数增长思维。
后来我给她说:你现在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你胖的现状,不可能马上瘦下来。
因为别人减肥成功,是别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锻炼的结果,你现在的开始的跑步、瑜伽等运动,不是为了现在可以瘦下来,而是为了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后你能瘦下来。
很多人不明白时间系统的延迟性,所以他永远都是对数增长思维,干什么都是半途而废,比如:学习平面设计、视频制作,练了两个星期还做不出好的作品,放弃了;学英语,学了一个月还不能流利对话,放弃了......
解决方案是:把对数增长思维变成指数增长思维
什么是指数增长思维?
就是一开始你的努力几乎没什么效果,技能也没什么增长,但当你持续的努力到了某个时间点之后,就会很显著的给你带来回报。可以从下图反应出来。
指数成长是一种渐入佳境的高效努力模式,冲上去的曲线越陡峭,证明你的努力效果越明显,回报也越高。
指数增长思维
很多自己创业过的人,也能很明白这个道理,你自己开了个公司,可能在前1年、2年内都没啥回报,都是一个黑暗期,你面临业务无法开展,没有客源,人事不稳定,资金无法周转等各种困难,但你和你的团队并没有因此被困难打败而放弃,敖过了很长一段黑暗期后,终于在某一年,你这家企业的业务量开始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高,终于开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最终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有部国内很火的动漫电影“哪吒”,它的制作公司就是这样的,哪吒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叫“饺子”,也是电影的导演,2008年国内动漫大环境并不好,饺子的公司成立后,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动画电影制作,即使有也基本都是骗子,但他并没放弃,一直靠接外包制作把公司养活,但他和团队并没因此放弃,直到彩条屋老板找到他后,才开始做哪吒这部电影,而且制作过程又经历了5年时间,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近50亿的票房回报。
然而饺子的公司从成立到电影上映的这10年时间,他的公司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大的收入,一直都处于接外包勉强过活的境地,这相当于曲线很平稳在底部运行很10年,在10年后才开始突破零界点,像一支穿云箭一样直冲云霄。
所以,企业成长、个人成长、科技进步等就属于指数增长思维。这里的核心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段很长时间的黑暗期,可能看不到希望,可能你感觉在受各种折磨,但只要能敖过去,就能进入到“强者恒强”的地步,就能开始进入到另一个高的增长阶段。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你用什么思维解决自己的困难,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去做和时代发展、技术进步相逆的事情。
比如别人在用信息量和流量更大、资源更多的平台做事,你却还在用自己的小平台做;比如别人在用更高级,更有效的工具做事,你还在那研究怎么去用传统的、都快被淘汰的工具,即使你研究得非常牛逼了也没用啊,因为和别人根本没在一个级别上竞争,你还在研究刀剑,人家已经在用激光武器和你干了,一但遇到这样的迭代风险,你无论什么思维的努力也无济于事了。
很多人越努力越惨,都是因为不是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都能经常思考。努不努力,看我们自己,努力能起到多大作用,看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竞争格局。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 @彪悍猫先生, 作者悬崖上的猫。
这里是100万职场人的逆袭驿站,运营者悬崖上的猫,资深媒体人、设计师,从思维到技能,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