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多空之间的沪指3000点“拉锯战”已经来回折腾了八九次。对一些股民来说,这么多趟“过山车”坐得有点晕,不禁想问:我是谁?我在哪?
上周(9月16日-9月20日),除了中小板指之外,A股市场主要指数均呈现跌势。在9月17日大跌后,随后三个交易日A股逐渐趋于稳定,市场中枢并未明显下移,成交量逐步回升但总量依然偏低,市场呈现缩量弱势反弹的局面。
上周主要指数涨跌幅如下图所示——
技术上看,上周A股市场的调整只是一波30分钟调整,并没有改变大的市场结构。大部分指数仍处于上涨的初始阶段:上证50、沪深30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证500以及创业板指处于周线级别上涨中,而且仅走完了第一波,中期上涨趋势刚刚开始。
截止9月20日,沪深两市动态PE估值在16.2倍,历史的底部区域在12-15倍。目前权益资产的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目前A股主要指数PE(TTM)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与9月初利空因素暂时消失不同,随着经济数据公布,近期市场处于利空和利多交织的背景之下。经济向下,政策向上,或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A股市场的常态。
在国内逆周期调控加码逐步“落地”之后,未来重大的变数依旧在于经贸关系。新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值得期待,但客观来看,分歧也随时可能出现。经贸磋商、英国脱欧、日韩贸易摩擦等悬而未决,反映出全球深层次的矛盾很难调和。这可能是场外资金一直有所保留的原因之一。
短期来看,国庆长假临近,为了规避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预计场内和场外资金在9月下旬趋于谨慎。这或将导致市场再次出现短暂的回调,但在中期上涨趋势确立的前提下,这也将是投资者“二次上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