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狠抓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调整改革落实

2019-11-18     宜宾日报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涉及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我市各区县各部门牢记初心使命,严格落实“六个不变”“六个加强”的基本原则,持续推动调整改革改出活力、改出战斗力、改出成效。

全力宣传动员

确保改革工作迅速启动

“以后村级集体经济怎么分配呢?”“我们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以后还能办具体业务吗?”11月3日,在筠连镇前丰村一场关于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院坝会有序召开。相关负责人和村干部一道,就村民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在场群众在谈到自身疑虑的同时,也提出许多实实在在的建议。

类似的院坝会,连日来,筠连县已陆续召开400场次。为确保主题教育同村建制调整改革各项工作同频共振、协调推进,该县通过制发印发《明白卡》《告知书》10000余册,深入宣传村建制调整改革“五个加强”“五个提升”“七个有利于”等政策规定,提高村民知晓率和参与度。

与此同时,28名县级领导干部结合“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深入联系乡(镇)、涉改村,围绕村干部职数设置、村干部选举事项、便民服务点设置等5个方面开展专题调研64次,提出对策建议130条。

县委统筹民政、组织、纪检等部门工作力量,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乡(镇)同步成立工作组,细化10余项工作职责,下派2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具体负责指导所驻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督。

通过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解万家忧”活动,县乡村三级分别召开培训会、动员会议200余次,按照划片包干原则,各乡(镇)走访村民群众12万余人次,迅速启动村建制调整改革各项工作。

强化调研收集民意

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11月12日,兴文县九丝城镇派出所派出的值班民警张浩杰和徐波正在原毓秀苗族乡的警务室为群众办理相关手续。“本来以为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办手续会很麻烦,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当地群众廖跃斌如是说。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当地派出所合并至九丝城镇派出所,有群众反映不仅办事不便,还缺乏安全感。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立即作出调整,明确由九丝城镇派出所在原毓秀苗族乡设立警务室,每天至少2名以上警务人员值班,于是便有了开头一幕。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中,该县立足兴文县情,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地理条件、交通格局、历史沿革、民族宗教、民俗文化、治理能力等综合因素,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群众意见,研究制定“撤销太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古宋镇管辖;撤销玉屏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僰王山镇管辖;撤销毓秀苗族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丝城镇管辖”的方案。

紧紧围绕“六个加强”,坚持服务距离不增、服务时效不减、服务质量不降,兴文县出台规范乡镇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整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健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资源,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站)、农民工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人员业务培训,并梳理制定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服务事项承诺九张清单(遗留问题、清产核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社会治理、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场镇发展及其他相关事项),提高为民服务质量。

开展督查督办

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8月6日,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按照“做大县城、做强中心镇、做优中心村”的目标,依法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切实增强中心镇、中心村的辐射吸纳和带动能力,提升发展县域经济,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在全市上下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我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效,市民政局编制了《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续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市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

通过扎实开展督查督办,督促各县(区)分乡镇制定“六个不变,六个加强”项目清单迅速抓好落实,对涉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信访中心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等情况进行了督查。

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对涉改乡镇开展暗访督查,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情况查漏补缺,对发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着力统筹做好20个中心镇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中心镇建设、规划落地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对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确保在12月底前完成场镇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社会事业规划(教育、医疗、文化)、基础设施规划、要素保障规划。

宜宾日报记者 秦莉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MEMe24BMH2_cNUgtq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