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有一集是佟年和妈妈聊天说到韩商言时是这样说的:“以为他选择韩商言就会变坏,而且韩商言也不是真心的。但是后来她发现自己误会了,韩商言无论追求爱情还是事业都是认真的人。”为什么佟年妈妈会觉得和韩商言在一起会变坏吗?
因为在最开始她就给韩商言打上了坏孩子的标签,所以一开始印象很差,但是随着日后的相处发现他是很认真的,所以又给他贴上了认真的标签。
标签会随着一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而且有时候会很片面,所以不要轻易贴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所以不要轻易给别人贴上标签,因为当你一旦给他贴上标签就会认为他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可能也不会看到他其他方面的特征了,只能片面的了解,从而对他整个人的评价都较低。
“标签效应”是心理学家克劳特提出来的,心理学认为当某个人被某类词语或者名称贴上了标签时,他就会在潜意识的进行自我管理,使自身的行为与所被贴上的的标签词语相一致。这种现象,就叫做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叫“暗示效应”。这一效应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很重要作用
例如:父母老师对着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那么傻”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父母所说的笨蛋或傻瓜。
当你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你就会不自觉的向所贴的标签放心靠拢。慢慢的就会变成标签的样子。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个寓言故事:
有一天,森林里忽然传来了狮子愤怒的吼声,一下子打破了宁静的气氛,吼声里充满了凶猛的威严。
原来,不知是哪个动物和狮子开了个玩笑,在他的尾巴上贴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还有编号、日期和一个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狮子很恼火,但又不知所措:“我怎么可能是驴呢!但这号码,这公章……说不定是上帝签发的。撕去标签,可能要受到惩罚,怎么办?”狮子决定合法地摘去标签。
他气势汹汹地来到百兽中间,激动地质问:“你们说,我是不是狮子?”
“你是狮子,”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你是一头驴!”
“我怎么会是驴呢?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问问袋鼠就知道了。”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内在特征我也说不清楚。”
“蠢驴!你怎么不吭声?”狮子心慌意乱地开始吼叫,“难道我会像你,畜生!我从不在牲口棚里睡觉。”
驴子想了片刻,说出了他的见解:“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
就这样,狮子每天不是低三下四地求狼作证,就是毕恭毕敬地向豺狗解释。同情狮子的,当然不是没有,可谁也不能或不愿把那张标签撕去。时间一天天过去,狮子也不禁开始怀疑起来:“我真的是狮子吗?说不定我就是只驴子,可是我有锋利的牙齿、爪子呀,但那个标签……”慢慢地,狮子失去了昔日的威风: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狮子后来开始怀疑自己并且驴叫,是因为“标签效应”启的作用。使他向着标签所指引的方向发展。所以不要随便给他人贴标签,因为他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我们的思维很容易受他人影响,会受外界的主观因素影响,比如:我们到二十七八岁时还没有结婚,外界就会给我们定义成大龄剩女的标签,每年回家都要面对各种相亲。在比如在娱乐圈,更容易受标签影响。于小彤在参加综艺《我家那小子》第二季时,在节目中于小彤与陈小纭的互动被光大网友骂成渣男。从此他的人设就被贴上了渣男的标签。
当别人问你认识于小彤吗?大部分人会说认识啊,就是那个渣男。但事实上你真的认识他了解他吗?其实不然,你只是曾经听别人说过他是渣男,就自然的认为他很渣。所以在未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给他人打标签。
“标签”虽然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对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就看你如何运用,如果你运用不当,就会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使其一蹶不振;如果你运用得当,就能帮助矫正和客服不好习惯,变的更加优秀。
邓亚萍从郑州到国家队的时候,因为身高只有1米5,所以没有一个人肯定她,都认为只有1米5的她打球不会打出什么前途。为了证明给他们看,她每天比别人刻苦,因为她知道自己个子不如别人,别人允许有失败的机会,她没有,她只有赢。所以她打球凶狠是被逼出来的。
后来她成功了。当别人说她不行时,她没有辩解她用行动以及成就证明自己可以,让他们主动撕去了因为个子矮打球不会有前途的标签。
古希腊著名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候有口吃、耸肩等毛病。人们认为他没有半点演说家的天赋,在他进行演说的时候,好几次将他轰下台,觉得他就是一个看不清自己的傻子。
面对挫折,德摩斯梯尼没有被吓退,即使每个人都给他贴上“不行”的标签,他依然满怀热情,不断练习,甚至含着石子、对着海浪大声朗诵。十多年过去了,他终于成为古希腊最出色的雄辩家之一。
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标签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学会区分,好的标签影响我们更好的发展;不好的标签可能会使我们消极,所以我们要努力撕掉坏的标签,让自己不受标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