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和刘洪是大学同学,两个人应聘到同一家公司,张鹏在计算机方面有着超强的天赋,所以他觉得自己在公司不需要学习和进修,凭借他的聪明才智足以应付一切工作,不仅如此,他对待工作马马虎虎,总是以应付的心态完成工作任务,以致于经常出错。
刘洪知道自己不是很聪明,能力与张鹏相差甚多,所以工作后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积极向身边的前辈们请教,领导交待的每项工作都认真对待。
进入公司半年后,刘洪比张鹏先升职了。为什么能力强的张鹏没有升职而能力差的刘洪却先升职了呢?因为每个公司都不需要眼高手低、骄傲自大的员工,如果之后张鹏不知道反醒,在以后的工作中依然这种态度,那么最后等待他的可能是辞退的命运。
在当今这个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自我成长能力很重要。因为社会在变化,你不努力成长将会被社会淘汰。尤其在职场中,如果你因为自己能力强,而放弃学习,那么你可能会输给能力远不如你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鲁尼恩定律。”
赛跑时,跑的快的不一定赢,打架时,实力弱的不一定输。没有到最后一刻,都无法定输赢,只有笑道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如:龟兔赛跑,兔子认为自己跑的快和乌龟比赛太轻松,认为即使自己睡一觉在跑也能够取得胜利,于是它先睡了一觉,而乌龟知道自己爬的慢,所以它一刻不停地爬,当兔子醒来乌龟已经达到了终点。
鲁尼恩定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小看此时此刻不如我们的人,也不要因为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需知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张鹏在工作中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天赋高、能力强,不再继续深造,做事马马虎虎,而刘洪知道自己能力差,所以他一直踏踏实实努力的工作,结果半年后刘洪比张鹏优先升职。其主要原因是: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职场竞技场中,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取得最后的胜利。
职场中的人形形色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兢兢业业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2、他们只管上班,不管是否为公司提供贡献;
3、只是接收上级的安排,而不去思考后果;
4、做事情时应付了事,认为将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可以;
5、工作一拖在拖,直到不能再拖时才马马虎虎完成;
最近一项全球调查数据也显示, 1.9万多名员工中,只有16%的员工充分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混日子”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更要懂得“鲁尼恩定律”,因为它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思考,认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从上述几种情况可以得出,“鲁尼恩定律” 对身处职场的我们有以下启发: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不断自我否定来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自己的人身价值,而不是满足于过去的辉煌,这样当变化到来时我们才能及时采取对应策略,避免社会淘汰的命运,从而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幸运。
福特总裁沉醉于自己过去的创造之中,虽然他预见即将到来的变化。但是,反应太慢,终于被自己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虽然亨利.福特后期通过战略的调整,使公司存活了下来,但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传统的电商行业因不懂变革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冲击下而倒闭;诺基亚因循守旧,不懂得创新,在智能时代到来不及时创新,一味沉浸在过去的业绩中,以至于从龙头位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所取代。
职场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所以取得成绩后要继续学习,因为停滞不前就代表着落后;而当面对逆境时不要放弃自己,因为此时困难不代表永远困难,笑道最后才是最后的胜利。
洛克菲勒在谈到他早年从事煤油页时,曾这样说道:
“在我的事业渐渐有些气色的时候,我每晚把头放在枕上睡觉时,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你有了一点点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则,你就会站不住,就会跌倒的。因为你有了一点开始,便俨然以为是一个大商人了。你要当心,要坚持着前进,否则你便会神智不清了。’我觉得我对自己进行这样亲切的谈话,对于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恐怕我受不住我成功的冲击,便训练自己不要为一些蠢思想所蛊惑,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大多数人取得成绩后会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从而放弃自己学习和成长,慢慢的他们被不如自己的人所超过,渐渐的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职场中的大神,他们开始时可能能力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他们坚持的心,当大多数人选择放弃时,他们一直坚持着,不会因为一点点成绩而骄傲,只是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优点,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限。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所以当企业变革时不会影响到他们,及时影响到他们也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领头人。
“鲁尼恩定律” 对身处职场的我们如此多的启发,那么我们如何打造自己在职场中的“鲁尼恩定律”
身在职场,很多人随着时间增长,能力提高以及升职加薪等现象而满足于现状,从而放弃自我学习;可是,人生道路很长,此时的幸运不代表能够一直如此幸运,因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你身边的人也在变化,当你停滞不前放弃努力时时,就会被你身边的人所超越,因为他们没有放弃,所以我们要怀着“空杯心态”去学习。
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属于心理学概念,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职场中怀着“空杯心态”去学习,会让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更迫切的心情对学习,因为我们大脑在提醒我们获得的知识太少,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吸取更多的知识来强大自己。
亨利·福特说:"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已经进入老年,无论他在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的人则永葆青春。"
随着他们在某种格式化的环境呆久了,一部分职场工作人员慢慢被环境同化,他们每天按部就班的上下班,很少违反公司制度,也不会努力提升自己,他们往往也意识不到职场危机感的时时存在。
在职场中他们较为稳定、流动率低,不过他们对企业参与竞争形成危机。站在企业角度来看,这部分职场同化者增加了经营成本、并没有创造相应的效益,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不会滞留这部分“闲人”,会首当其冲的放弃掉沉沦者们,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时会择机进行调整。
所以在职场中,你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做一个能持续工作的前行者,自己时时充电、虚心请教、不断进取,只有这样你才能具有竞争力。你的工作岗位暂时不会被替代,你才能立于不败、随企业的成功一同成长,和成功!
身在职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天忙忙碌碌,晚上回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很少,工作效率很低。而且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到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这样的你又将如何取得最后的成功呢?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我们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我们的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偷偷的溜走:如:我们正在做项目计划,忽然同事咨询一个问题,然后就给同事讲问题,讲完后,办个小时就过去了或正在写需求,同事忽然告诉说:“五分钟后开会”。就这样之前的事情就耽搁了,所以说为了有更好的时间工作,能够有高效的工作时间,我们采取GTD方法合理安排时间。
GTD
GTD(全称:Getting Things Done)就是其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在最受欢迎的方法。GTD翻译成中文就是“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 “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事情移出来,然后整理安排自己去执行”。
1. 收集 —— 大脑中存储很多东西,所以要释放大脑的储存负载,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使之能够方便、快捷的使用
2. 处理 —— 对信息及时处理和归纳成类,防止信息的堆积和碎片化,可以通过两分钟法则进行处理
3. 计划 —— 形成项目并安排好时间,如:可以设定每日,每周,每月,每年你需要完成的重大事件,把他们排进日程表。
4. 执行 —— 执行是制定了计划就一定得做到,这能很好地提升自我认同感。执行时你应当在不分心的情境下,一次只执行一件事,既不要多线工作,也不要让你的工作突然中断。
5. 回顾 ——通过对工作和其它事情进行回顾,看看哪里做的不好,需要改进,重新做出调整计划。这样能使得计划更有效地进行,更加合乎工作程序的逻辑。
福特曾经说过: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所以说合理的时间方法在职场中至关重要,他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条理性,同时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从而让我们的实力越来越强。
奕洋说:,不要轻易小看他人,也不要因为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需知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时取得了胜利不代表一辈子都会取得胜利,只有踏踏实实的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须知道开始的胜利并不是真正的胜利,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