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大山深处建了一所学校,学生只有一个!背后的原因让人泪目

2019-10-28     新华融媒大三农

贵州遵义市务川县沙坝村申家堡组有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所学校是一名老师给一个学生专门建的,这个学生有什么特别?这名老师又为什么要建这所学校?

女孩患小儿麻痹症 老师为其建造学校——

从务川县城驱车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行驶约一个小时,就来到了沙坝村申家堡组。

一年多来,每到周末务川县都濡中心完小的党支部书记阚南忠就会和爱人一起驾车来到这个小村庄,给一位名叫申晓燕的女孩上课。

申晓燕今年10岁,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她的父母、姐姐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没有工作生产能力,生活尚需别人照顾的申晓燕无法去学校上学,阚南忠就主动送教上门。

恪守一句承诺 建起一座学校——

阚南忠跟申晓燕非亲非故为什么坚持给她送教,这还得从一场特殊的相遇说起。

2016年,在当地的教育扶贫工作中阚南忠的帮扶对象是申晓燕的姐姐申小容,在一次家访中

阚南忠和几位扶贫干部来到了申晓燕家,当时,这个家庭居住在残破的房屋里,一家人都患有残疾,生活十分困难。

就在他们做完家访临走前申晓燕的一个举动打动了阚南忠:“她硬要跟着她姐姐一起去上学

两个大人都哭了”。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近30年的阚南忠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申晓燕对知识的渴求让他动容“我骗她说,下周我一定来接你到学校去,今天天黑了,去学校也没有老师”。这并不是一句随口一说的玩笑话,阚南忠把它当做自己许下的承诺,由于把孩子接到城里去上学没有人照顾,阚南忠就想在申晓燕家门口给她建一所学校。

他的这个想法立即遭到家人和朋友的质疑,“有人说这几万块钱拿给孙子、儿子多好,为什么要去帮扶这家人呢?但其他人说什么我不管我承诺了就要做到底”阚南忠计算过,在农村建一所简易的学校需要两三万元,这个费用他可以承受,对于建学校的想法,当地政府也表示支持

并对申晓燕家的旧房进行了改造,2018年5月,阚南忠开始为申晓燕修建学校,历时三个月建设,学校修好了,这间十来平方的教室,完全是为晓燕量身定做的。

申晓燕使用不了正常孩子的桌凳,阚南忠还专门为她设计了带有梯子的凳子

学校建好后,阚南忠学校的教师和党员提出申请来支教,但考虑到路太危险,难以保证安全,阚南忠决定自己来承担这个任务 。

负责到底 要让孩子完成义务教育

阚南忠已经送教上门整整一个学年了,每次来上课他都会举行一个简单的升旗仪式,他负责升旗,申晓燕一家人参加,国歌用手机播放。

仪式虽然很简单,现场却非常庄重,“一是她姐姐拍了在学校升旗的视频给她看,她就很想参加升旗仪式,二是修学校,必须有旗杆和旗帜这是一个标志”。

2018年9月,这所学校正式开学。从那时起阚南忠的身影就会定期出现在村子里,尽管患有痛风,偶尔还要借助拐仗行走,但他一直坚持着。“我当然苦,但是我苦得乐,她现在汉语拼音没有问题了,我每次放学回家,她都准时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安全到家非常懂事” 。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样送教上门所面临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因为没有小朋友和申晓燕一起玩,导致她说话非常吃力,而教学的时间也是个大问题。

每周一到两天远远不够 ,如今,阚南忠也觉得自己一个人一直送教并不现实,他决定等申晓燕读完三年级,就自己出钱为她在县城租一间房,想办法把她送进城里的学校上学,至少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让她不能失学比自己孙子还要挂念,因为她有残疾,不识文化今后就无法生活”。

教育,不能落下一个孩子,阚南忠给申晓燕带去了知识,有了这间大山深处的教室,她就能在书本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像申晓燕这样的孩子的读书路,要继续走下去,还需要社会更多力量的汇集。央视新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BNGFG4BMH2_cNUgeT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