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焦灼:一个普通人联想到的蝴蝶效应,你到底是要命还是要钱?

2020-02-17   树莓精选


虽然已经在家办公好几天了,但我超级想念以前每天上下班的生活,果然只有经历了疫情才会感到普通日常的美好。

从政府延长假期,小区封闭式管理,一件一件身边的举措,事情的发展慢慢脱离了我的认识。

即便大家用心的抵抗病毒传播,但随着返工潮的临近,我又发现很多人都在担心一个问题:一方面是返工的流动聚集容易增加感染病毒风险;一方面是不返工的话许多经济产业会支撑不下去。

人们对疫情的恐慌不仅是它有一定的致死率,在经济的影响下更是雪上加霜。我身边一些朋友因疫情只能被困在家里,回不到工作单位的城市,依然需要承担每个月的房贷等费用,特别艰难。

截止到今天的疫情情况;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自己近段时间的生活见闻写下来,在吐槽中看一个普通人视角的疫情影响。


01 一场没有硝烟的口罩战争

从媒体报道的疫情新闻看来,春节前那会儿武汉已经封城,但似乎江浙一带还没有特别严重。朋友圈里和往年一样,大家热热闹闹的微信拜年,互相发红包和晒一家人的团圆饭。

有几个朋友夸张的发来消息提醒,说疫情比想象中要严重很多,他们已经开始囤口罩了。跟父母聊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爹自信的说“你信不信,2周就没事了,戴什么口罩。”

俩老人依然习惯性的早上7点去小区和公园遛弯儿,几个老大爷老太太坐一起拉家常。直到公园从限制戴口罩到直接关门,老人家每天除了去超市抢点菜也就只能宅在家天天抱怨食材短缺,不能出门。

武汉当地超市抢购比较明显,我在魔都线上抢菜巨难抢…

偶尔出门散步,路上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在戴口罩。早上去全家买早餐的时候,大家都在问口罩的存货,营业员会通知大约晚上7点会有新口罩到货。

那时候大家对于口罩的紧缺还没有太多意识,根本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天相比起食物,最难买到的是口罩。不仅是全国,甚至全球的口罩都开始供不应求。

很快,随着疫情地图的进一步扩张,只在两三天内全国各地都有了确诊患者。不在湖北的人也开始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深怕一出门不戴口罩就会中招。

朋友圈开始有人晒多年前压箱底的存货,配图文案是“要不是这次疫情,真的不知道口罩这么重要,以后要整理一个应急清单了。”一些微商不卖三无面膜改行卖口罩,什么美国N99还有10万个,要的速来(真心希望这些不是某字外流)。

许多城市响应了戴口罩的强制性政策,只要出门就得戴口罩,否则可以当违法处置。

普通大众想去药店买防护性最好的N95,基本是被告知售罄。我年前只买了一盒一次性医用外科,出门扔一次垃圾就消耗一个,各种心疼。

我开始在网上学习如何给口罩二次消毒,如何制作简易口罩。每次在用紫外线灯为口罩消毒时,总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小却又很伟大的事情,因为节省了一只全新的口罩,或许也算为前线的医护们献一份力。

口罩作为消耗品,在一线的各大医院每日都要消耗掉无数个。无论是明星还是个人,都发动了海外侨胞大量邮寄口罩到一线,一些友好国家甚至包机运送口罩支援中国。

相信此次疫情之后,大家会对口罩会有进一步认识。起码对于我来说,以后可能会宁愿少买些容易透支消费的奢侈品,因为到了关键时刻口红包包这些都没有太大作用,一定要多囤一些实用的口罩等应急物资。

02 徐峥的做法到底是对是错

如果换做过去,每年春节最让人期待的应该大年初一的喜剧片了。

一般我都会提前抢购好感兴趣的电影票,但今年却不一样,疫情不方便让大家坐在一起观影,许多影片纷纷撤档。大家把预先买好的电影票退了,电影院也开始发通知闭门歇业。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今年没有电影看了的时候,徐峥的《囧妈》发了声明:大年初一全网免费首播,只需要下载关联的视频APP即可观看。

先提档,再撤档,最后全网免费首播,徐峥的电影真是一波又三折~

这个做法颠覆了整个电影行业,作为观众一脸懵,心想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大家在对徐峥刮目相看的同时,也隐隐为此担忧。

果不其然第二天,各大电影院线的联名抵制信上了热门,直言徐峥的做法并非创新而是失信,一时间网上各种争论跌宕起伏。

但是作为院方,提出这种质疑也无可厚非,这次疫情对院线的冲击影响也非常大。本可以齐心协力熬过去,但是徐峥没有陪他们一起熬过去选择偷跑,触犯了大家的利益,那么这种行为真正值得推广吗?

不过话说回来,《囧妈》首播后豆瓣评分不怎么高,这类情怀电影现在没有点创意观众还真不买单。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下一个App的功夫就在家免费看一场喜剧,也不用担心去电影院被感染病毒,着实不亏。

03 最终,我还是给手游充了钱

宅在家日子里,时间过得非常慢,本来计划在家健身也好,读书也好,最后总是没能坚持很久。因为不能和好朋友面对面聚餐玩闹,我把维护感情寄托给了手游。

我将原本已删除的某鹅厂游戏重新下载了,每天晚上10点多的时候,是好友在线的高峰期,有些游戏进服务器还需要排好几分钟的队。

手游的花样比往常丰富很多,时装也好特效也好,果然只要你疯狂充钱,没有什么是你抽不到的。

我作为一个一直以来克制力极强的人,居然也忍不住充了千元抽限量。当然,消费完了就会马上后悔,或许这就是某马的神奇所在吧。

最近看报道,据说今年疫情时间段,某鹅的手游最高在线人数达到了24亿人次,似乎创了历史高峰。而这家公司的股票,在近期也迎来了新高。

游戏玩了几个小时后人马上就会变得很空虚,然后就会开始自责为什么要给鹅厂充钱这件事。日复一日,差不多是浑浑噩噩在家躺了快半个月的状态。

每天起床走到窗边看大马路,一天天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想念先前上班的每一天。

04 云办公的热潮

上面发话说企业复工都改在2月10号,公司老板还没有发消息通知,等待的时候拼命刷微博评论,看大家的复工时间。不一会儿,微信群传来hr的信息,老大通知全部人员在家办公

想想也对,这时候我们这些所谓的都市白领,平时工作也不过是坐在办公室打打字,在这次疫情里能给予的帮助微乎其微,只能在家尽量别出门了。

在家办公有一大难处!那就是我们并不知道疫情会这么严重,所有人都没有留一手,有几个同事连电脑都是借亲戚的……办公资料合同什么的更不必说了,大家的工作进度也很容易被各种突发情况耽搁。

我原本已经打算抱着一种天天混吃等死的状态在家办公,没想到还是被某几大办公APP遏制住了命运的咽喉…

线上办公的一些公司股票飞速上涨,App排行榜的效率一栏,几位排在榜首的都是曾经反复吐槽了一万遍的办公软件。如今却各种方便,可以模拟圆桌探讨,线上打卡等等。

在家办公,你永远不知道会突然发生什么……

不过我觉得远程办公毕竟只是一个过渡性手段,总感觉在疫情过去后,远程办公的热度也将褪去大半,你们觉得呢?


05 做完题的同学请打666

平时习惯站讲台的老师们也变得需要迅速的学会网上“直播”开课,面对镜头有点生疏的教授着课程,稍微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在线闭麦。

不过有些老师就很会玩,直播上课上的风生水起……有像晓松哥一样沉迷于自己美貌的中年男老师,也有被快手666洗脑的物理老师。


有些学生会抱怨上网课简直生不如死,以为能够在镜头前安静如鸡的学习,一不留神还要防止老师在线提问,但是开学的日子只能被持续延迟。

家长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每天按老师的要求检查孩子学习情况。毕竟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种情况下无论谁,都有各自的苦衷,该学习的依然需要学习,万不可怠慢。

06 餐饮业的闯关考验

宅经济在疫情下迎来了新的突破,宅在家办公,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帮助互联网企业逆市增长。实体企业在疫情下的状况却大大相反,各行各业身处寒冬期待春天。

实体影响最明显的就是餐饮行业,可能大家刷微博的时候都有看到西贝筱面村的新闻吧,人们真正意识到餐饮业受创可能就是这时候开始的。

西贝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铺开的特别广,全国超过59个城市都有门店,基本上每个城市的CBD地段一定有那么两三家西贝。

西贝发微博说全部资金只能再扛3个月。

今年,这么大型的餐饮集团也走到了“扛不下去”的境界,不仅是整体营业额大幅度缩水。餐厅大多习惯提前囤菜和物资,这些菜就只能任由着烂掉,全国300多家西贝同时喝西北风,可想而知有多惨了。

从西贝看整个餐饮界,大家都处于同样的境遇,老乡鸡的董事长也上了次热搜,原因是手撕员工的联名信,他不允许员工自愿不要薪资,宁可卖车卖房也要支付薪水。

针对疫情期间的亏损,老乡鸡员工上交一封联名信,提出“疫情期间不拿工资”,并按下手印和签名。

这些企业的发声得到了很好的回应,许多银行信贷机构愿意提供融资解燃眉之急。当然,相信政府的相关补助也能够帮助许多企业度过此次疫情难关。

07 总结

我们的返工潮已经过了有几日,许多互联网公司以防风险让员工尽量在家办公,但依然有许多实体行业需要员工来保障正常运作,比如公共交通、医院、物流和农业。

公司要求员工返工照常上班,这时候矛盾也就越发明显,一些员工会认为宁可辞职在家也不要去冒风险,毕竟命都没了还谈何工作?但是大幅度的罢职和裁员又会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正常运转。

已经有很多行业在没有假期的为保障后勤工作没日没夜加班,也有一线医务工作者在艰辛付出。但宅在家保命的人也没有错,本分的控制出门的欲望可以遏制疫情传播。

返工潮并不是矛盾,每个担忧返工的人也是希望疫情抑制结束,大家都是为抑制病毒传播出了力的人。

在我看来,要命还是要经济,完全就是个伪命题。


疫情树洞

在疫情影响下

你有什么想分享的趣事或吐槽?

欢迎留言区告诉莓宝!


欢迎留言或添加莓酱微信号(微信搜索:shumei368)等你在线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