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刷微博,无意中刷到这一则热搜:#吴京张译用吸油纸的样子#。
不得不说,吴京和张译实力演绎什么是直男式吸油。他们俩一个把吸油纸用成了擦嘴纸,一个好像在擤鼻涕,完全没有偶像包袱。
《战狼》、《流浪地球》、《攀登者》三部电影大火后,吴京主演的电影累积票房超过150亿,被誉为“150亿先生”,妥妥的中国电影票房第一人。
从《太极宗师》的白面小生到《战狼》的硬核军人,吴京成功hold住所有角色。但是看他的微博,没有半点影帝和演员的装扮,摇身一变成了搞笑逗比的段子手。
偶像包袱是什么?人设是什么?对于吴京来说,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但观众喜欢的,就是这样真实的他。
人设就像炒股,攒得越多,崩盘的可能性越大。
02
前段时间,怀孕的唐嫣发了几张图片。照片中的她肩膀消瘦,身穿蓝色娃娃领针织衫,头上有粉红色的发卡,看上去青春可爱,没想到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议。
有人说:“这位36岁的准妈妈还是这么有少女感,皮肤保养真好”;也有人吐槽:“一把年纪了还装嫩?”言下之意是唐嫣故意凹造型,突出自己的少女感人设。
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海清喊话年轻导演,呼吁给身处中年危机的女演员一条生路。不够青春派、不适合偶像剧的女演员,好像真的进入了无戏可拍的状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少女感”一词成了褒奖女明星的惯用词汇,甚至有些明星开始以“少女感”为人设,并精心包装自己,进而稳定形象,吸引流量。
对于她们来说,人设就意味着标签,就意味着存在感。
她们不敢老,不敢胖,不敢丑。如果有谁的生图流露出来,出现眼角皱纹、法令纹或者驼背等表现,就会让很多人大失所望。
然而现实是,用人设换流量,只能换来加倍的失望。
就像翟天临的学霸人设、吴秀波的暖男人设、靳东的老干部人设、迪丽热巴的吃货人设、吴宣仪的奶茶人设、杨超越的锦鲤人设等等。
无一例外,不被吐槽。真的应了演员韩雪说的那句话:“只要是人设,哪有不崩的。”
第三期《圆桌派》有这么一个观点:“明星人设,是全社会的一场共谋。同样东西的反噬,它一定会反噬过来。”
用人设换来的成功终不长久,大多数人最初成于人设,但最终毁于人设。
03
作家李尚龙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次,他第一次见到那位帅气的明星。聊了两句,喝了两杯,彼此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喝了酒的帅气男明星有点恍惚,刚拿起筷子夹了块肉,坐在他对面的经纪人给他做了个OK的手势。
这位男明星很快放下了筷子。
又过了一会,经纪人提前走了,李尚龙借着酒劲儿问他,这个OK的手势是什么意思?是批准你吃肉吗?
男明星说,不是。手势的意思是:今天已经吃了三块肉了,不能再吃了。后来他吃着吃着就哭了,讲述了自己从练习生一路走来的难处,哭得让人心疼。
一个台上阳光灿烂的大男孩,粉丝无数,名誉在手,但竟然连吃块肉都要被团队限制,幕后台前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你看到了风光无限的明星,却没看到工作和人情的一地鸡毛;你看到了叱咤风云的商务总监,却没看到未满周岁的孩子嗷嗷待哺;你看到了一人活成队伍的创业者,却没看到他们深陷资金链锻炼的焦躁;......
让人知道的外在生活,叫人设;而不被人知道的内在生活,才是人生。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
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有时候,你想展示给别人看的,只是自己幻想或别人期待的完美存在。时间长了,自己也以为这一切是真的。
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一旦无法面对自己的瑕疵和不足,这巨大的落差足以成为压垮很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声告白》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扯掉人设的遮羞布,才能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
04
很多人被人设局限,就导致一个结果:永远在自己既定人设的认知下,只做自己擅长的东西。
但这恰好是对自己最大的束缚。
拒绝标签,打破人设,尝试更多突破,才是一个人指数型成长的最好方式。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时隔半年,他已经从粉丝不到10万、每天都在焦虑涨粉的小公众号博主,摇身一变,成了年入百万的mcn负责人。
时间倒回到半年前,他问我要不要发展一项副业——开启知识星球,提供有偿的问答和职业指导等服务。
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毕业于北大的他,读书够多,认知够广,在给别人提供价值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得到成长,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是他却犹豫了。因为他引以自豪的优点,也恰恰是他最忌讳的地方。有知识分子包袱的他,总想维护自己的高冷形象,实在不想把钱和学识划等号。
发自内心想挣钱是真的,羞于谈钱也是真的。横竖之下,左右为难,说白了,还是人设在作祟。
但实际上,只有关闭人设,才能开启人生。
后来,他想明白了,向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学习。
薛兆丰没有局限于北大教授的学者身份,反而在多个领域都有尝试,事业全面开花。现在的薛兆丰,是得到销量第一的专栏作者、知名综艺节目《奇葩说》的导师,早已实现财务自由,成为知识界的“网红”。
在此之前,有哪位学者和教授能想象凭借所学成为千万富豪?根本不敢想,但是薛兆丰教授做到了。
面对很多人的指责,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商人和知识分子并不冲突,传播者应该适应时代传播的变化。
《能力陷阱》中有这么一个观点:很多时候大家把人设摆在那里,然后告诉自己,做这事不合我的风格,做这事很假,其实你只是在掩饰你自己某方面的无能而已。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说“不合适”,也不说“做不到”,在他们眼里,突破人设,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05
前段时间,电影《中国机长》大火,袁泉的演技也为众人所折服。
但她极少宣传自己,不参加综艺,也很少接受访问。大多时候的她,不是在排练话剧,就是在安静地阅读。不蹭热搜,不炒绯闻,没有中年危机,也不炫耀演技。
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她说:“我不想要任何人设,人设是一件太累的事情。作为演员,你认真地塑造一个角色,然后观众相信了你塑造的这个角色,这是最大的收获。
除此之外,回归到你生活中,你真的生活中,特别真实的样子,这个样子并不需要去塑造,并不需要每天都光鲜亮丽,有那么多光环,其实没有,自己真的很普通的。
但是演员其实需要这样的普通生活,要不然你去塑造角色的时候,哪来的这么多养分,如果你不踏踏实实的去生活的话。”
袁泉和吴京,都是不担心人设崩塌的人,像他们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本职工作出色。
持续精进,持续突破。对他们来说,人设不是捷径,而是枷锁,影响了别人,也阻碍了自己。
装出来的人设,迟早都要还。
想获得更多认知突破,欢迎关注@新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