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沿河自治县协力生态农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房里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从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运来先行“试养”的300头小猪崽在清塘村正式入住,开启中寨镇“生猪代养”产业扶贫新路径。
“长得快,来这几天了,每天我都会称一下。”合作社负责人田闯告诉记者,通过先前一段时间的试养,预计在4月中旬原先规划的3500头将会全部进栏,按照发展目标,合作社每年将会出产7000余头。
田闯向记者介绍,合作社全部投产后,村集体合作社占股所获得的收益会按照7:2:1进行分配,即70%用于村集体开发就业扶贫援助报酬支付和村级临时性救助,20%用于能人经营管理薪酬支付,10%归村集体所有。
道路千万条,脱贫第一条。随着养殖场的建立完善,前期猪崽入栏,一系列的过程,中寨镇杨坪村的贫困户田国香都亲身经历参与。
家庭负担沉重的她现在成了协力生态农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长期工人,一个月最低有3000元的保底工资,干得好,还能有提成,比起常年在外打工,没文化,没技术,在外受过不少苦的田国香很珍惜家门口这份来之不易的稳定工作。
“如果不是贫困户家庭,我还得不到来这里打工的机会呢!”田国香说,在养殖场,如果是贫困户能做的,田老板(田闯)一般找人干活都是贫困家庭人员优先,现在工作稳定了,一个月有3天假期,还包吃包住。
同样,家门口受益的不只田国香,清塘村村民田茂相每逢田闯便喜上眉梢连连感谢声不断,因为养殖场建立需要征地,田茂相家闲置多年的大片土地获赔接近16万元,田茂相说,如果不是土地赔款,他这一辈子可能也赚不了这么多钱,闲置的荒地也有可能长期荒着。
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寨镇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2019年,在沿河县政府招商引资的推动下,中寨镇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短平快”快速见效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摘帽、增收目标。
“生猪养殖场的供料、供水、控温等都通过专用设备自动调节,工作人员一键式操作整个流程。”4月4日,正带领技术工人进行监控设备安装的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沿河片区负责人朱乐敏说,设备安装调节投入使用后整个养殖场可进行时时监控,让养殖可视化,透明化。
曾经给别人养过猪的田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在他这里全部是自动化,为了避免养殖场里受到外部病菌的感染,运输饲料,猪崽都有专门通道,车不越大门,全方位保障养殖场安全。
在离协力生态农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远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军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施工场地,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抢抓工期,力保养殖场尽快投入使用。
据悉,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猪代养”共43家,其中中寨镇占5家,目前正在有序推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