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席卷中国,对广大人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影响了乳腺癌患者的正常就医。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面临如何平衡就医感染风险与延期就医疾病进展风险的抉择,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防护也是他们需要直面的问题。为解决疫情之下患者的就医困难,医脉通联合乳腺癌知名专家推出乳腺癌全程管理大型公益讲座。旨在通过线上讲座与互动答疑,帮助广大乳腺癌患者进行全程、规范的诊疗,并进行疫期心理关怀等。
本期,医脉通邀请到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宋传贵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艳霞教授、南昌市第三医院陈文艳教授开展乳腺癌专家在线答疑公益活动,通过现场直播与互动在线为乳腺癌患者答疑解惑。【医脉通】将部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供广大医生和患者参考。
本场在线患教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聂建云教授以“疫情下乳腺癌诊疗的优化调整”为题进行了精彩演讲。第二环节,专家们集中解答通过在线网络收集的患者提问。
专题讲座——疫情下乳腺癌诊疗的优化调整
聂教授介绍了在疫情之下,乳腺癌诊疗的总体原则是:“抗疫!+抗癌!”。并从疫情下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的调整、急症的处理方式以及复查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为广大医生同道们提供了一些临床建议。
患教答疑环节
我们从教授们回答的问题中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患者问题,整理如下:
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浸润性导管癌患者(WHO3级,右乳全切和4颗前哨淋巴阴性),ER(2+,75%),PR(2+,60%),Ki-67(50%)。治疗方案是化疗8个周期,服用一年靶向药物赫塞汀和五年内分泌药物法乐通,注射五年诺雷德。请问在晚饭前1.5小时服用法乐通是否会影响药效?法乐通和哪些药物不能一起使用?”
聂建云教授:
30分钟的偏差基本不会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无需过于担心。法乐通是托瑞米芬类药物,需要避免与以下四类药物合用:影响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与法乐通合用会影响体内钙的排泄导致高钙血症;此外,还有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药物,会增加法乐通的排出速度从而降低药效;影响代谢的药物,如抗生素类药物(酮康唑、红霉素和莫西沙星等),一起使用会降低法乐通的药效;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等,合用可能会使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与法乐通合用会影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有关内分泌治疗方面的问题“行左乳根治术的年轻患者(前哨淋巴结1/3,腋窝淋巴0/20),ER,PR强阳性,KI67(65%),治疗方案是行化疗6个周期,放疗25次,诺雷得+依西美坦服用五年。请问患者已经治疗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1,2基因都有突变,是否需要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对侧乳房?依西美坦需要服用几年?”
陈文艳教授:
是否需要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对侧乳房可能需要外科医生来进行回答,个人并不推荐。目前有BRCA基因突变并不意味着需要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对侧乳房,可以进行密切随访。患者非常年轻且有一个淋巴结是阳性的,可以继续进行内分泌治疗3-5年,若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依西美坦+诺雷得用到5年也是可以的。
宋传贵教授:
目前的指南并不推荐有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对侧乳房,在总生存上也无太多获益。现在已经有很好的去势药物,基本也能达到切除卵巢的效果。患者较年轻且有一个淋巴结是阳性的,建议继续服用依西美坦2-3年,若无太大副作用可以服用至5年。
有关术后放疗的问题“术前三阴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Ki67(70%),行新辅助治疗8个周期。行手术全切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小叶原位癌6mm,淋巴结(0/12)。到目前为止术后放疗已经进行超过三个月,该患者出现右臂和伤口附近肿痛,是否是淋巴水肿或炎症?是否需要服用消炎药?肺部有慢性炎症,痰多痰黄色,这种情况下继续放疗是否会加重肺部的炎症?”
赵艳霞教授:
该患者的具体信息不是很清楚,术后自行护理的话可能会出现伤口的感染。淋巴管炎症也是有可能的。至于淋巴水肿在这么短时间内出现并导致疼痛的概率较小。目前看来,该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建议要服用消炎药,如头孢类药物或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药物(利奈唑胺、红霉素等)。放疗后出现痰多痰黄考虑是上呼吸道炎症,需要服用抗炎药,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放疗。
最后,宋传贵教授总结道,在这次疫情的洗礼使我们的患者群体与医护人员甚至是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本次在线答疑活动不能解决所有患者的问题,但对一些患者肯定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次在线答疑患教活动非常成功,感谢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专家,感谢石药集团的赞助!
即可观看本期直播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