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带娃,这3个误区不要碰,中招的家长赶紧纠正,孩子少受罪

2019-08-22   蓝象宝贝育儿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立秋之后,虽然中午气温仍高居不下,但早晚的凉意已经很明显,于是宝妈们开始揪心了:夏秋换季时节,昼夜温差大,各种流行病也势不可挡,又迎来了“开学季”,让孩子们接触的环境更复杂,是宝宝生病的“高发期”,即使宝妈再小心翼翼呵护,免疫力差的孩子也难免中招。

小骆是个年轻的90后宝妈,带娃方面完全没有经验,女儿俏俏一出生就交给婆婆带,当起了“甩手掌柜”,老一辈带娃确实经验足,应对起孩子的问题也从容,然而,毕竟隔着一代,生活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带娃方式反而会伤害了孩子。

这不,刚一立秋,婆婆就张罗着给俏俏“贴秋膘”,经历了一轮“苦夏”,天气凉爽了,孩子的饭量也上来了,祖孙俩每天研究“吃”,酱肘子、炸鸡腿……顿顿“大鱼大肉”,餐桌上几乎看不见素菜。

小骆也是第一次听说“贴秋膘”,觉得挺有趣,但是孩子却“招架”不住了,几天前开始厌食、腹泻,“蔫儿了”一样,精神也不好,昨天又开始感冒,不停地流鼻涕水。小骆带孩子去医院拿药,儿科门诊前熙熙攘攘,挤满了带娃的家长,医生给每个家长说秋天带娃的注意事项,说得口干舌燥。

立秋过后,带娃别做3件事,小心给孩子惹“大麻烦”,宝宝少受罪

1、别“乱”贴秋膘

虽然贴秋膘就要吃些高蛋白、高热量的肉、蛋类食物进补,但是要考虑孩子的脾胃消化水平,不能乱补,少给孩子吃油炸、调味重的肉类,像火锅、烧烤等都要远离,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造成消化紊乱,不仅出现腹泻等情况,伤到脾胃,还会影响脾胃运化营养的功能,降低肠道免疫力,反而得不偿失,影响孩子发育,让孩子生病。

建议:肉类烹饪时尽量蒸、煮,少放盐,可以多给孩子喝点金棘末,帮孩子促进脾胃发育,增强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避免腹泻、积食等秋季常出现的肠胃问题,也提高肠道免疫力,让孩子少生病。

2、“春捂秋冻”要灵活

秋天过早的穿厚衣服,会降低孩子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反而更容易生病,所以有一句俗语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是,秋季温差大,“秋冻”一定要灵活,穿得少了孩子一早一晚容易受凉,穿得多不仅热得难受,身上汗津津的,也容易生病。

建议:早晚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件外套,中午热的时候脱下来,一旦孩子出汗就要及时擦干,更换干爽的衣物。另外,“捂”好两个部位:后背和腹部,后背汗腺发达,对温度感知敏感,腹部是脾胃的所在,这两处受凉都容易让孩子生病。

3、“躲”在家里运动少

秋季是感冒、腹泻等病“流行”的时候,家长不喜欢带孩子出门,以免接触太多人,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但是,这样孩子活动环境单一,运动来那个少,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建立,孩子更容易变成“温室里的花朵”,抵抗力弱,稍有风吹草动就生病。

建议:户外运动必不可少,家长可以选择傍晚或早上温度适宜的食物,带孩子去空旷、人流不密集的地方,散步或者做其它运动,给孩子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能增强身体发育,也有利于身高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