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袁弘上了一档综艺《仅三天可见》——单人出镜,没有妻子张歆艺。
第一次和主持人姜思达见面,袁弘给了一个拥抱,一句问候:“睡醒了吗?”
语气轻松,不客套也不过分热情,让本来还有点拘谨的姜思达立刻活络开了。
袁弘这天有工作,要在录音室待好几个小时。
他怕姜思达等急了,问他:“会觉得无聊吗?”
姜思达摇头。
到这里其实就可以了,真的很体贴了,但袁弘还是不放心:“说真的?”
——再三确认的背后,是下意识的小心翼翼。
工作结束后,他带姜思达去自己开的面包店。
介绍完店里的工作人员后,气氛稍微有一点冷下来。
姜思达作为主持人还没说啥呢,袁弘就走过去站到咖啡机那:“我给你做一杯咖啡吧。”
又一次,主动地化解掉即将到来的尴尬。
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善意,也没有人能抵抗这样的温柔。
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去满足别人的舒适度,是袁弘很擅长的事情。
看上去,袁弘太让人舒服了。他能和任何人打成一片,能邀请才认识的姜思达去家里吃饭。
饭桌上,他自然地接话递话,既幽默开朗,细节上又含蓄体贴。一切都很融洽,他们甚至像是认识了好多年的朋友。
思达对他的评价尤其正向:“宜人性”很高。
袁弘喜欢观察别人,会不遗余力地炒热气氛,期望让他人感到自在,而自己仍然游刃有余。
然而,大多数人只能暗暗羡慕,没法像袁弘一样“完美”。
——为什么?
姜思达形容袁弘是大地色
怎么理解宜人性?
所谓“宜人性”,其实就是一种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度和包容。
宜人性高的人,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害怕让别人尴尬,具有强烈的利他性。
有宜人性的人,不少;比如袁弘和姜思达,都属于这类人。
可是能轻而易举取悦别人的那一位,是袁弘。他是少见的“低欲望人群”,敏感都用在别人身上,乐于衬托对方,愉悦别人。
而思达则是个“很要”的人,他在意别人的想法,却又很难丢掉自己。
在池子那一期,思达想融入池子和他朋友的聚会。可是他的自尊和敏感不允许他放低身段,他的年龄和阅历也无法支撑他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最后他一个人窝在那里,看起来特别让人心疼。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变成“袁弘”,可我们都只是“姜思达”。
对袁弘来说,“宜人”也许是一种能力,他能够处处用心,却也不显得姿态卑微。
可对大多数平凡的我们来说,不管内心有多努力去迎合别人,还是常常把事情搞砸。取悦别人变成一种求而不得的渴望,我们在“讨好”里拼命打转,最终还是为自己的敏感伤了心。
2
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讲述了她是如何治愈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也重新被人提起。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
懂得照顾其他人的感受,
但在不经意里忘了考虑自己,
导致自己过的很累。
而 “讨好型人格”的特征,
在我家小土豆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很多次,
我都能发现孩子在看大人的脸色,
家里每个大人的情绪波动,
孩子都能敏感的感知到,
即使不是因为他,他也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上周末我和土豆爸爸带着孩子去摘草莓,
摘草莓的时候,
两人分工不明确,我声音就大了点,却发现小土豆就偷偷在角落里抹起了眼泪,还是装作揉眼睛的样子,不想让我们发现。
回家路上,我问小土豆:
“下午为什么哭了啊?摔跤了?还是因为摘草莓不好玩吗?”
问了两次,小土豆才回答:
“不是,我就是不想你们吵架。”
我瞬间泪奔了……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真的让人太心疼了。
想起了一句话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姑娘没人疼”
《请回答1988》里说: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娇罢了
只是适应了环境做懂事的孩子
适应了别人错把他当成大人的眼神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大家往往都只看到懂事的人有多好沟通,
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让他懂事的原因是什么,
只是给他施加包袱,绑架他的善良,
却总是忘了他一个人的时候有多孤独难过。
所以,有时候我真的希望你们不要那么懂事,
我宁愿你们自私,冷漠一点,
我宁愿你们更洒脱,更不受控制一点。
我和小土豆一样,也是“讨好型人格”。
一直知道“讨好型人格”不好,
但改起来却很不容易。
3
那么讨好者的出路在哪里呢?
1、经常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真正想要什么?
并试着从小事开始,坚持自己的需求。
例如和朋友出去吃饭,
点几道自己真正喜欢吃的菜,
而不是只征求朋友的意见。
循序渐进,从小需求到大需求,
再到拒绝别人的需求。
2、找出自己的讨好模式
列出经常不自觉讨好的人:
严厉的父母、挑剔的公婆、威严的领导、
爱把工作推给你的同事以及没有界限的朋友等等;
再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讨好情境,
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脑中自然会联想起之前自己所受的委屈和不快,
哪怕一时间还是遵循了讨好模式也不要紧,
慢慢就会发生改变。
3、接受成人世界的社交规则
别人如何看待你,如何评价你,
本质上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
你是不是一个“好人”,
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你对他人的讨好和迁就,
非但不会赢得尊重,
反而会更让人将你看轻。
杨绛先生说过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讨好型人格并非会一直跟随着你
试着从小事开始改变
关注自己的内心想法
多考虑自己的感受
多给自己一些肯定
多给自己一些宽容
多对自己说:别人喜不喜欢我
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做这件事会让自己开心吗?
简单地说
就是从讨好别人,变成讨好自己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土豆育儿说,版权归原作者,如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YiVAm8BMH2_cNUg5z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