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发模具之前3D产品结构以及2D图面17项审核内容及流程

2019-08-08   模具小王子

1.首先分析2D图面的公差要求,以及技术要求,正常公差在±0.05MM以内的情况下,模具上先做预留0.1MM以上,具体根据零件的大小以及收缩来确认,尽量先多留预量,方便修模。

2.如果零件是组装配套的零件时,同部分析装配要求以及装配间隙,在模具加工时,是否需要提前做预留。

3. 分型面(分型线的走向),外观分型夹线(含所有行位与斜顶夹线),如果分型面存在段差的情况下,正常情况下,公模侧做偷胶0.05~0.1MM

4. 厚薄胶位分析;

5. 倒扣的检查(前后模倒扣、行位运动方向的倒扣检查),模玉披锋钢的评估,模具内部强度评估;

6. 进胶方式及位置;

7. 入水位和模具成型结构有冲突时应重点评审;

8. 是否要出镶件,夹线位置是否接受,镶件是否出胶位以及披锋钢的评估;

9. 产品是否能够顶出,及顶出形式是否存在干涉和失效;

10. 重点分析出模结构的运动、出模结构的夹线及模具零件的寿命;

11. 将导致不能顺利生产的问题,重点提出(做上标示“*”),尽量提出两种以上的优方案与客户进行二次检讨,如果没有好的方案的情况下,模具上做镶件处理,方便维修。

12. 成型时能否顺利取件;

13、产品粘前模,要考虑工艺孔(如出斜顶、行位);

14、了解产品工艺(如喷涂、电镀、省光、纹路);

15、外观要求的部分要十分清楚;

16、强调产品公差;

17、优先保证司筒的强度,如果司筒针的壁厚在0.7MM以内的情况下,需要做双节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