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等不到父母的一声道歉,但我们可以说声谢谢

2019-07-14   家长会了么

【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孩子,遇见你,是我人生重来的唯一机会】

什么时候父母才能意识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是不正确的。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体验过一种无奈:父母的想要我做到的,和我自己想去做到的,真的不一样。

“这种感觉很难受,让我爱她又恨她,可是又能怎么办,她是我母亲……”

那是一种没有决定权和话语权的压抑,他们想让我立马打消念头,或者马上闭嘴,我却对这种方式感到愤恨。

为了当个孝顺孩子,我无法选择自己喜欢做、想要去做的事情,小时候因为隐忍而做出了选择,但却影响和伴随了自己一生。


01

我明明很懂事地挑了最便宜的玩具

来自知乎 郭锅锅

小学二年级,家里做太阳能热水器的生意,日子还过得去,但比起楼上几户人家(公务员,老师)就差很多了。

平时放假就是跟着我妈在店里玩,说是玩,其实就是一个人发发呆,折纸。有一天楼上几户人家组团去超市,路过我家店,看到我一个人在无聊的发呆。就和我妈说,我这样太孤僻了,不好,要不我们带他逛会超市?我妈其实是不想的,但看他们都说了,也就同意了。偷偷的拉我到旁边,规定我不要买贵的东西,我比较欣然同意了。

到了超市,他们家的小孩像龙入大海一样,兴奋的挑着一个星期才能买一次的玩具(我的玩具一直只有一个青蛙天使的布偶)。我谨记我妈的教训,只偷偷的买了一套九块九的塑料铲子,耙子之类的(就是在沙滩上玩的那种)。因为我家店后门有一堆以前施工留下的沙子,我想买这套塑料工具可以不那么无聊。

楼上的几户人家大人都夸我懂事,倒是那些同龄人比较口直心快,就直说是因为我家穷。

回家之后,先看到爸爸也回家了,我很兴奋地把“成果”给他看,他顿时脸就黑了。问了我价格之后,一巴掌把我手上的玩具打掉,又是一巴掌扇过来,打完又骂骂咧咧“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当时我被打懵了 ,没敢哭。我妈听到动静,从后门出来,看到之后,大概了解了情况(我妈脾气更火爆),直接一脚踢过来。她当时穿的是高跟鞋,鞋尖踢人非常痛,她像疯了一样一直踢。我忍着没哭,真的非常痛!

他们打完了,把我叫到一旁“你都多大了,买这种三岁小孩玩的东西有意思吗!”

“你怎么和楼上的叔叔阿姨家的小孩比啊,比得了吗?”

“你一点都不懂心疼父母吗,真是白眼狼!”

这时候我才开始哭,也不知道是被踢青了的脚开始疼了,还是心里觉得难受。我明明是很乖,很懂事的挑了最便宜的玩具,明明很体恤他们,明明没有和楼上的小孩们攀比。我哭的,很伤心,很伤心……

后来,我再也没买过玩具,那套塑料玩具也被挂在墙上。每次看到它,我就觉得屈辱,不甘,努力想逃离。

后来,我有了一个弟弟,我读初中的时候他正好二年级。一日放假回家,他央求我把墙上的玩具拿下来给他玩。我有些激动,说,你都是大人了,不要玩这些幼稚的东西!

我妈正好看到,狠狠的瞪了我一眼“他才多大啊,拿给他!”我“……”,默然,黯然。

她转身忙自己的事去了,嘴里碎碎念“这是啥时候买的,怎么不记得了。”

我自小学二年级以后,就特别讨厌玩玩具的小孩,讨厌九块九这个价格,讨厌尊敬的父母。


02

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吵

来自知乎 lemon tree

我妈特强势,初中高中那会,我正在叛逆期,有时候会不听话,我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吵?你吃我的穿我的,有本事你别花我钱啊,你再不听话,一分钱没有!

以至于我现在把钱看的特别重,没钱就觉得没有安全感。现在我大三了,从大一开始就做兼职,给机构和小学代课,很少问家里要钱。


03

如果我有小孩,一定不会让他们带

来自知乎 匿名用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慢慢理解他们,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我个人性格原因,我过不去,对于他们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我心里过不去

我会在物质上努力做到孝顺,但是不想说什么好听的话,也不想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其实会有一点愧疚,但是也有一点点阴暗的“报应”的感觉。

最重要的,如果我有小孩,我一定不会让他们带,而且我应该会非常敏感,尽力不要犯和我父母同样的错误。

(如果可以,我会选择不要小孩,我还不确定我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04

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想去成为我自己的喜欢的那类人。

小时候父母说教我的时候我总会闭嘴,因为我知道我的反驳、挣扎并没有用,可能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每当我真正想去做一件事情,真正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又会苦苦地央求他们。

然而他们从不告诉我为什么不可以,只是说一些让我打消念头的话,或者想办法让我像平常那样,闭上嘴巴。

如今我从小孩变为了年轻人,才回想起来那一句句的“一切都为了你好”,让我对我曾经所热爱和追求的事情,产生了强烈而莫名的恨意,我知道这并不好。

所以现在我有了孩子,我很庆幸我作为母亲已然能够意识到学会当父母的重要性:我的孩子一定要有权利说出他的想法,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我的话而感到心酸。

如果是我对父母说出这样的话,他们肯定会说,“小屁孩还知道心酸?”

当然,有情感的人都知道心酸,只是作为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我们应该学的第一课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人

我经历了这样的教育方式,于是我意识到,教育学是一门中国父母普遍缺课的考试,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所以当我遇到和孩子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会和我的孩子交流,了解他的愿望,理解他的需求,帮助他分析利弊,最后让他自己拿主意、做决定,而不是用我的一句怒吼搞定。

既然作为父母,就要留有一些耐心给孩子,心不能太急

如果孩子和我说出自己想法,是在表达对我的信任感。当然,他只愿意和足够尊重他的人聊天。

他把妈妈当做他获取意见和抒发情感的渠道,我很自豪,我静静倾听,我也不着急,我知道他自己在权衡他正在说的那些事情,到底要不要去做。

如果我急于遏制他的想法,不但会让他和我产生情感隔阂,还容易让他因为感情没得到抒发而很感觉压抑,痛苦,不被理解。

以凌驾其上的姿态说教他,这样的教育,只能叫做管教,这样的教育是“父为子纲”,是子女对父亲要绝对服从的封建思想。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思想上的空间。而非仅仅把自己的观念束缚在孩子身上,那只是把他们当做机器——输入程序,输出行为。

更何况,在信息交流迅速的今天,我们的价值观和认知随时都有可能过时,孩子们有可能正走在我们的前头,跟着时代前进。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引领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把他们的脑袋框起来,把我们的观念和思想复制粘贴。

“父母管教子女天经地义”,“父母对子女有主宰权”是为人父母的年轻家长的成长伤痛;而新一代父母的觉醒,就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粉丝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赋究竟是什么,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在对话框输入“测试”,答案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