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喜马拉雅APP陆铭的精品课《经济学名师陆铭:中国经济72讲》
编辑丨田潇湘
很多人都担心大家都进城了,那么谁来种地?跟这个话题相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粮食安全。很多人都凭直觉说大量的农民如果都进到城市里来工作,那么农民就减少了,是不是会减少相应的农产品的产量,以使得人们吃不上饭?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回答农产品的产量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农产品的产量主要由以下这几个因素来决定。
最重要的因素:土地的面积
通常情况下,农业的发展是不会通过建几层楼来进行种植的,所以土地面积是决定农产品产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第二个因素可能是人口的数量,或者确切来说就是农民的数量。第三个因素是资本和技术的水平,提高资本使用量,在农业生产当中增加机器投入,包括改善技术水平,也可以相应的提高农产品的数量。第四当然就是所谓土地的肥沃程度。
刚才我讲的这几个因素在理论上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的总产量。但是实际上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的面积,它是关键,而农民的数量甚至可以说基本上跟农业的总产出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那么为什么在人口进城的时候,不用担心由谁来种地?它的道理其实也不复杂,只要点破了,我想每个人都能够明白。那就是农业人口减少的时候,减少出来的农业劳动力,其实是可以被技术和资本替代掉的。
现在中国的农村的农民减少了,其实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如果去农村去看一看,特别是对比十几年前、20年前的农业经营方式,你就会发现,现在农业生产使用劳动力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了。而使用拖拉机收割机这样的机器情况已经越来越多。
以前如果回到十多年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都要在每一年播种和收割的时候进行所谓双抢。现在其实也都不需要了,农民现在进城打工,每年可能也只需要在播种的时候回家一趟进行劳作,收割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由收割机来取代了劳动力。
退耕还林的作用很大
如果要是农村人口减少了,能够把一些闲置的房子给拆掉,农业用地当中存在的一些田埂给去掉的话,那么其实城市化的进程不仅不会带来耕地的减少,相反会带来耕地的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历史上走过的进程当中,城市化的进程就是伴随着耕地的增加的。
而在过去这些年当中,如果你看到统计数据上耕地的数量在减少,其实它跟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有关。这里我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所谓退耕还林就在历史上,我们非常强调农业种植,结果把很多林地,长着树的林地变成了耕地,也把很多牧场用来放牧的草地变成了耕地。
最近这些年因为强调生态保护,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林地和牧场进行了恢复,这样而带来的耕地的减少,其实跟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说1千句道1万句,大家其实不用担心城市化的进程会带来耕地的减少、农民的减少,最后危害到粮食安全的。这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大家还是要理解到市场经济当中价格机制的重要性。
如果你理解了价格机制重要性,你就知道,如果真的有一天让我们在理论上假想一下,农民都进城了,没有人种地了。那么粮食的价格是不是就会变得更贵?当粮食价格变得更贵的时候,就会引导相应的人又回到农村去种地。
同时当粮食的价格在粮食稀缺的情况下变得更贵的时候,那么一块地用来种粮食,就比它用来发展其他的制造业或者服务业来得更加能够挣钱。那么相应的是不是粮价的提高,就会鼓励有更多的土地用来种粮食。
我希望大家能够摆脱掉那些农业社会存在的思维,以及在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这种思维的定式,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如何动用价格机制,在人口土地这样一些非常宝贵的资源当中,如何进行配置,这样的话你就能够真正的理解,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没有出现人进城了,却会没有人种地。
关于主播:
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2001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陆铭教授重视实地调研,足迹遍布全国,掌握了经济运行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他关于城市发展、土地和户籍制度的政策建议对相关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本课程中,陆铭教授将经济学的思维运用于中国的现实情境,形成一套掌握宏观经济的方法论,帮助你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趋势,从而把握时代发展的机会,更理性地作出各种决策。
关于喜马拉雅:
有声图书馆,中国知名音频平台,5.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