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武侠小说鼻祖金庸先生从上海来到香港时,他感到十分愁苦,繁荣的上海和落后的香港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理落差。那个时候,香港还并不是发达城市。
1997年的时候,香港的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超过内陆了,香港人和上海人的差距拉开了10倍。
时至今日,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从人均GDP角度来看,2018年的香港的人均GDP仍然接近于5万美元。在全球范围之内,这个水平都是比较高的。
香港经济的重要性可以从一组数据来看。在1990年的时候,香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虽然只有几百万人口,但是在全国的GDP当中所占的份额居然可以高达20%。
但这个数据到了2018年下降到了3%。很多人认为这个数据的变化说明了香港经济的相对衰落。其实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是因为香港经济发展慢了,而是因为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实在太快。如果单独把香港经济拿出来看的话,其实香港每年的GDP增长速度仍然可以高达3%。
不仅经济发展的速度可圈可点,香港在全球经济所占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的一本营商环境报告,香港在很多指标都在全球遥遥领先,它的便利营商排行榜排名位于全球第五位。开办企业和缴纳税款的排名,它的指数是排在全球第三位。
说完了经济方面,我们再来看看城市的治理,我们借着香港来谈城市治理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中国内地经常有一种流行的看法,也反映在我们的城市治理政策上,那就是觉得人口的增加和人口密度增加,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是一个负担。它会增加拥堵污染这样的城市病。
在香港有70%是山地,有人居住的地方人口密度非常之高,甚至有的地方可以达到10万人每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去香港看一看,就会发现,关于香港的第一印象,会觉得香港是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是一座钢筋森林的城市。
但是如果我们在香港生活几天,就会感觉到香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城市,而这个便捷其实就跟人口密度高有关。
香港大约在居住地500米范围之内,不超过一公里的范围,基本上各种各样的生活设施都可以达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这座城市有很多沿街的街边店,这就更加进一步的增加了我们和生活设施之间的可达性。
我们再来看香港的交通,香港其实拥车率并不高,与此同时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它的地铁连接做得非常好,在不同的线路之间的换乘,几乎不用走几步路,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大陆的城市来进行学习。
同时在城市的一些支支丫丫的一些边远地方,还有很多非常发达的小巴士来提供通勤服务。而且就是它市中心人口密度最高的中环地带。你可以看到由于人口密度高,香港建设了很多地上和地下的连廊,所以人行可以走地上和地下的连廊,基本上不用直接过街。
而由于做到了这一点,尽管香港的路并不算宽,香港的汽车却可以开得非常快,因为它的一些主干道基本上是全封闭的。所以在香港其实堵车的问题并不严重。
再看环境,香港是世界上大城市里这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的,这一点在中国现在内地的城市规划当中也慢慢提出来了,那就是口袋公园。在大城市人口密度高的一些地方,不用特别刻意强调去建大公园,而建小而多的公园,让城市的市民能够比较快的比较便捷的能够到达这样的口袋公园,进行休闲。
不仅如此,香港因为多山同时又是一个岛屿城市,基本上在香港任何一个地方,在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之内,就可以到达郊野公园或者海边。这一点对于提升香港市民的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全球城市当中很难实现的一个目标。
在这个拥有冷漠而令人窒息的水泥森林的地方,同样拥有着超过土地面积一半以上的未被开发的森林和旖旎海滨风光。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的另一面,却是温柔浪漫的大自然,如此一来,香港的居民幸福感怎么会低呢?
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2001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陆铭教授将经济学的思维运用于中国的现实情境,形成一套掌握宏观经济的方法论,帮助你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趋势,从而把握时代发展的机会,更理性地作出各种决策。
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和独角兽企业,占据 73%市场份额,总用户超过 5.3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