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代帝王在打下了江山之后,手底下的功臣没有几个得以善终的,其始作俑者应该是汉高祖刘邦。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刘邦在西汉建立后,对于跟他一起"共患难"的老兄弟们痛下狠手:韩信被杀,萧何被害……而唯一得以善终的就剩下"谋圣"——张良。
在开封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有一个高达10米的小土堆,周围古柏森森,据说是张良墓所在,让人感叹世事变迁无常。不管是王侯将相,其最终的结局不过是黄土一抔。
不过,张良应该还是幸运的。或许,从传说中见到黄石公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张良这一生既有从龙之功,又能安度余生。
据说,在张良捡起黄石公的鞋子之后,被授予一部名为《太公兵法》的书,日夜研读之后,从而卖身帝王家。而实际上,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兵书,而是涉及黄老之术的一部著作,其核心是用智、用谋,而非驰骋沙场。
因此,在投靠刘邦之后,张良一直退居幕后,默默地为刘邦出主意。比如,在攻下秦都咸阳时,规劝刘邦不要沉迷与声色犬马;在鸿门宴时,利用其好友项伯来麻痹项羽,并让一根筋的勇士樊哙同行,获取项羽的认可,最终使得刘邦得以顺利逃脱;举荐韩信收复齐地,并在战况不利时劝说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安其心……
因此,刘邦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被世人奉为"汉初三杰"之一。不过,张良毕竟与萧何、韩信二人不同,萧何为相,韩信为将,这是在当时可以在明面上与皇帝抗衡的官职和势力。而张良呢,仅仅是一个谋士,为刘邦出谋划策而已,其策划是否可行完全取决于皇帝本身,所以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
此外,张良自己也信奉黄老之术,一方面不求高官厚禄,自请将自己的封地从3万户削减至1万户;另一方面则以"求道"为名,云游四方,不再对政令指手画脚。如此种种,都降低了刘邦夫妇的戒心。
传说中,张良辞朝修道,托病隐居的地方是在东昏县(今开封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也葬于此地,即为如今的曹辛庄车站南侧的张良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