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兰州,终于拉萨,这条壮美之路,一生必去一次(一)

2020-04-27   大美西部深度旅行

骑行去西藏,是每个血性汉子心中深藏的一个英雄梦,提到川藏线,总会让人想到一路摄人心魄的美景,茶马古道的繁华与风情,惊险与刺激并存的跋涉场景......


这条路上,一路美景相伴,一路征程跌宕,这条涤荡灵魂之路值得让人一辈子铭记在心。


阳光正好,青春不老,我们一起去走一回川藏线,给人生增添一份别样而壮丽的色彩吧!


生活在兰州的大美莙,愿意陪伴大家从祖国的西北走到西南,一起见证川藏线波澜壮阔,瑰丽无比的神奇画卷。


始发兰州

牛肉面日夜飘香

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是西部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


兰州,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图书集成,有“千古巨制”之称的《四库全书》的收藏点有四个,兰州就位列其中;陶冶了一代代中国人心灵的读物《读者》也在这里。兰州还是一个可以被闻到的城市,到处弥漫着牛肉面的香气,“黄河水奔腾不绝,牛肉面日夜飘香”,这大概是对兰州最好的注解。


穿行临夏

“中国花儿之乡”


积石关旧名临津关,为前凉张轨所置,位于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乡关门村西,是河州二十四关之首。关内又称“导河积石”“积石奔流”“积石锁钥”,被列为河州八大景之首,绘有“积石神功图”。


积石关雄奇、险要、壮丽。正如 “地险天成第一关,嶷然积石出群山”这首诗所描绘,它确实地险天成,南倚巍峨高耸的积石山峭壁,北临浊浪滔滔的黄河深渊,背山面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要隘,军事之要地,甘青之门户。


相传,巍峨高峻的积石山,蜿蜒几十里,挡住黄河的滚滚水流,每到雨季,拥塞的黄河水泛滥成灾。大禹来到积石山,要开凿一道峡谷。这时一条恶龙横行过来,挡住峡谷的开凿。大禹非常气愤,狠狠一斧劈下去,把恶龙斩成两段,继续凿山。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凿成一条石峡,滔滔黄河顺峡东流而去,消除了这一带的水患。这条峡谷就是现在的积石峡。有诗赞曰:“蓝天白云舒,丹山碧水流。春风斜炊烟,落日映彩虹”。


壮美的风光,大禹导河的千秋功业及传说,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要隘,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地位及悠久厚重的历史,使积石关一直声名显赫,现在更成为一处名胜,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游人来此游历、观光。


松鸣岩风景名胜区是 临夏州和政县南端陡石关口,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园内有乔灌木,野生花木,野生药材等百余种。这里青峰接云、千年古松直插云霄,四季云雾缭绕、终年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景色秀丽迷人。每当山风劲吹,松鸣如涛、震荡峡谷,故名"松鸣岩”。


每年“四月八”(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当地群众和外地游人便前来游览山水,漫唱“花儿”,举行一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盛会。相传很早以前,一位猎人上山打猎,突然从松鸣岩顶上传来女子的歌声,他便飞奔上山,到了山上,歌声好像在山下回荡,等下山来寻时,歌声又回到了山上。翻来覆去,直到天黑,猎人也没有寻到女子的影踪。猎人回家以后,把遇到仙女的事给大家讲了一遍,又把听到的歌唱了起来,后来大家都会唱这仙曲了,这就是“花儿”。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留给人间优美歌曲的仙女,便在松鸣岩上修起了一座雄伟的菩萨大殿,并在猎人遇仙的那一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男女老少齐聚在松鸣岩,模仿仙女的曲调,唱起了欢乐的歌。从此松鸣岩就有了一年一度的 “花儿" 会。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州北部永靖县境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黄河呈“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形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境内自然风光俊奇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是一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有“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是我国水电事业的摇篮,有以炳灵石林为代表的丹霞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十分罕见,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太极岛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人工湿地,灰鹤、白鹤、釉顶鹤等几十种珍禽在这里栖息;境内挖掘出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规模大,种类多,遗存完整,堪称世界之最。


黄河三峡风景区,不但风光无限,而且文化遗存丰富多彩。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遍布黄河两岸。境内汉唐古城,名载史册。长城、烽火台、古渡口仍辉映着黄河浪涛。美丽的黄河三峡因其特有的风情神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而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奔向合作


“羚羊出没的地方”


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藏族民众心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


米拉日巴尊者生活于1052年-1135年,为西藏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是西藏许多民间传说的主角,幼时丧父。1077年赴藏绒的拉尔地方(今仁布县境内),向宁玛派荣敦师拉迦大师求法,习“大圆满正法”。后经引荐到洛扎向玛尔巴译师求法,7年后学得玛尔巴的全部教法。1084年返乡,隐居吉隆、聂拉木附近深山洞穴坐静,潜心苦修那若巴密宗教义及瑜伽的“拙火定”等秘密真言9年,最后获得“正果”,领悟了所学之各种教法。


米拉日巴习受密法,注重实际修持,以苦修著称。木阴兔年(1135年)米拉日巴圆寂,一生为弘扬佛教教义,遍游西藏各地,收徒传法,扩大噶举派势力。米拉日巴曾在冈底斯山与苯教首领“斗法”获胜。晚年声望很高,施主与追随弟子更多。他的传教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


暂歇碌曲


“中国锅庄之乡”


则岔石林位于甘南州碌曲县洮河南部,是我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景区内妖峰屹立,千姿百态,以“险、峻、奇”著称。以其鬼斧神工的奇特造型和森林茂密的秀丽景色,具有峨嵋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的特点,可与昆明石林媲美,与四川九寨争秀。这里还是13世纪末叶蒙元残部同盟军会战的古战场之一。


则岔石林是一处由地壳变化上升造成的硅灰岩石景观,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剥蚀和流 水的侵蚀,形成各异的奇峰怪石,这里山青水绿,奇花异草飘散幽香,珍禽异兽出没林间。远远望见耸立的石壁组成天然屏障,雄伟奇险。行至石林脚下,则见一条石峡訇然裂开,则岔河从中奔腾而出。


相传此“一线天”为藏族史诗中的英雄格萨尔一剑劈开,成为进入石林的唯一通道。如今,石壁上还留有马蹄印痕,相传为格萨尔坐骑所为。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则岔石林的每一座山峰,都与他们的英雄之神格萨尔的故事有着密切联系。


西仓寺位于碌曲县东10公里处。该寺坐北向南,背靠形似银灰色卧象的山莽,滚滚洮河水绕寺而过,自西东流。寺对面的山形极具八宝吉祥相。该寺周围,苍松翠柏,四季常青,一片静谧祥和之态。


西仓寺为拉卜楞寺子寺,学院学规、节日法会大都类同拉卜楞寺,但正月十三的亮佛却别有风采。西仓寺“亮佛”的日子,也是僧俗同乐的节日,不仅可目睹壮观、庄严的一幕,也可享受与藏胞一同过节的热闹快乐。彼时彼地,弥漫庄严法相和浓彩民俗交融的气息,透射着无限的光荣和梦想。


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是甘南碌曲境内的高原明镜。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这里栖息、繁殖越夏,因此成为国内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传说很久以前,在尕海滩这片美丽的草原上,七仙女们轻歌曼舞,采摘野花时,跌落了一颗翡翠,顿时化作碧波万顷、烟波浩淼的圣湖,从此尕海湖就成为滋润尕海草原生灵的源泉。尕海湖的天空深邃如井,云如裙裾。她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倒映着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偶尔有柔风夹杂着湖畔的花香扑面而来,顿感心旷神怡。


郎木寺,是甘肃甘南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将小镇分为两半,江北是甘肃,江南是四川。镇上有两座寺院,南岸属四川若尔盖县的格尔底寺,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活佛肉身,北岸是甘肃的“赛赤寺”,是唯一一处允许参观天葬的地方。郎木寺是全球最美的佛国小镇。


四周被草原、森林、山丘、红色的僧房围绕,素有“东方小瑞士”“梵天净土”之称。海拔3000多米的郎木寺仿佛是通往天堂的大门,神奇又神秘。尽管郎木寺的名气与日俱增,不过它目前仍然是一个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


穿越若尔盖


“中国最美湿地”


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 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花湖可算是“出身望族,养在深闺”了。


五六月份,花湖阳光充足,水色纯美,湖畔五彩缤纷,湖水透彻的蓝,纯净得无法形容;缱绻在水天之间的云彩,魔力 般妖艳,水天之间,一望无垠。


花湖是众多野生飞禽的主要栖息地,湖面上游弋着赤麻鸭、灰雁、白骨顶、天鹅等珍稀动物,观景的栈桥延伸到了湖里,信步走到小亭之上,看碧波荡漾,听声声鸟鸣,独自去体味那种浩淼与无垠。


若尔盖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若尔盖草原水源充足,河流蜿蜒曲折,牛轭湖星罗棋布, 独成一湾风景。

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 草地中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行在河谷翠绿与山峦斑斓交织的长廊中,心中定会装满醉人的惬意。

人们常说“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荣耀的话语,是的,高原的牦牛、青稞救援了红军“三过草地”。因此,若尔盖草原在长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进发唐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万涓成水汇大川,千转百回出险滩。滔滔长流济斯民,力发黄河第一湾。”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迂回曲折,在四川唐克与白河汇 合,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大转湾,隔河与甘肃省相望。她是黄河四川唯一一段。登高远眺,但见黄白二河争流,风姿绰约、款款而来,蜿蜒而去,似哈达,似玉带,似长龙,从天之尽头飘然而来。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甘。中外游客都以饱览黄河九曲第一湾胜景为快,傍晚,夕阳西下之时,黄河在夕阳下泛着红色的粼光,自由舒展地蜿蜒而行,那种雄浑的气魄与从容的风度,也只有九曲黄河第一湾才能拥有。



九曲黄河第一湾以一种大度的姿态、 平和的心态表现了黄河“宁静致远”的阴柔之美,这里红柳成林、水鸟翔集、渔舟横渡,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景致,被中外旅游爱好者称为“宇宙中庄严幻景”。


抵达红原


“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俄么塘,又名俄木塘,位于红原县壤口乡,每年6月开始,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俄么塘草地,一片鲜花的海洋、一路芬芳的天堂,堪称“高原桃源”,宛若“人间仙境”,整个花期将持续到10月。


不同时节,不同种类的鲜花在俄么塘竞相绽放,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花海仙境,规模之大、密度之高、珍稀植物种类之多、色彩之丰富,均为高原草原地区所罕见,被游客称赞为“最美草原花海·云上湿地桃源”。湛蓝的天空、高耸的雪峰、辽阔的草原、浩瀚的花海、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除了草原花海景观,俄么塘花海景区还拥有生态保护完好的20处大小不等的冰渍湖景观,其中最大的措琼神海是措琼沟湖泊群中最壮观的奇景,当地牧民视其为“圣湖”。


日干乔大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片茫茫沼泽地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和长征的悲壮史诗,是80多年前红军过草地的地方。


1936年8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部分指战员从阿坝县出发经红原县渡过蜿蜒西流的嘎曲河,踏上了征服广袤草地、茫茫泽国的艰难历程。到达这片草地沼泽时,由于长期南北转战,红军的行装已然单薄破烂,粮食药品物资殆尽,入夜的彻骨寒流、危机四伏的沼泽把许多人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昔日泽国烽烟革命途,今朝红色教育基地。红军长征过草地中有名的“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故事,正是发生在红原大草原上。


月亮湾,其草原宽广,牧草茂盛为整个青藏高原所少有,夏日的月亮湾显得清秀委婉了,在公路旁的小山岗上,你会看到美丽宽广的草原就像块柔软的绿色地毯铺在梦幻的大地上,清澈的白河呈“S”形蜿蜒流过,河水在草原上划出一道道舒缓优美的弧线,如同天上的一弯新月,“月亮湾”也因此而得美名。


黄昏时,近处绿草茵茵,远处山峦叠黛,夕阳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弯弯的流水,大自然的一切都归于平静,使草原显得格外安详。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查真梁子下居住着山麓和嘎曲两夫妇,生活幸福美满。在一个丰收的年头,妖魔鲁赞掠走了美丽的嘎曲,并诱惑嘎曲改嫁从他,但被嘎曲严辞拒绝。数日后,嘎曲从虚幻景象中看到山麓已做了国王,嫔妃无数,不禁悲从中来,愤然做了妖魔夫人。


数日后,嘎曲见一邋遢汉子伏地饮污水,不料竟是山麓,两人相认,抱头痛哭,倾述别后情意,奈何山麓为寻嘎曲家产散尽,嘎曲顿生不合之意,山麓万念俱灰,化作滚滚梭磨水向东而去。


嘎曲悲愤填膺,变作激流朝丈夫走的方向冲去,潮头却为妖魔化为山峰阻挡,嘎曲愁肠百转,一步一回头,在草原上弯曲蛇行,月亮湾就是回望丈夫的地点。据说在这里虔诚祈祷颇有灵验,能使夫妻和美,家庭幸福。



瓦切塔林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境内,其藏语意为“大帐篷”,这里有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十世班禅曾经两次来到瓦切塔林,传佛经之密宗,说“善规”之大法。


1989年,大师圆寂后,为了纪念这位宗教领袖,在大师莅临处,修建了108座塔林,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


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插在山巅、路口、河边等地,其意义为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经幡在藏区的插法各地也不尽相同,红原瓦切的经幡是围 成圆顶帐篷似的,而且瓦切经幡群面积之大也为藏区所少见。


碧日蓝天下的五彩经幡,在风中飞舞,方圆30亩的地界里,感受到肃穆庄严的气息。除了风吹经幡的猎猎声,四野一片寂静。天空中云层被烈风拉出翻卷的放射状线条,更显天地之辽阔。站在经幡塔林中,心似乎离天很近,也把思念带向远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