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说 |《新闻联播》主播欧阳夏丹的成长之路:只有努力拼搏的孩子,才会有更多机会

2019-09-04   知更鸟攻略

1

幸运,是留给努力的孩子

央视女主播,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新闻联播》的几位女国脸:

欧阳夏丹,就是《新闻联播》里最年轻的“国脸”。

她个头不算太高,但已够标准;长得不算漂亮,但很有气质;声音不算响亮,但很有磁性;她始终展露出的灿烂笑容,令人印象深刻......

1977年出生的她,年仅26岁的欧阳夏丹便进入央视,成为了新栏目《第一时间》的当家主持。

2011年8月8日,欧阳夏丹又幸运地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序列,可以说是央视“新锐主持人”的代表了。

运气如阳光,人皆想得。可是,想沐浴阳光,就要不停歇地努力追逐太阳。

从“海漂”到“北漂”,一路打拼,“阳光”一直是欧阳夏丹的标签。

在许多年轻人眼里,她是幸运的,是成功的一种模板。

可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欧阳夏丹看似开挂的人生轨迹中,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努力付出!

出身贫苦的她,正是通过一步一步地努力打拼,去追逐阳光,诠释了一个简单而易被忽视的道理:惟有努力拼搏的孩子,才会获得更多机会。

3

母亲的榜样,给了孩子微笑的力量

出身贫苦的她,拥有笑对挫折的坚强!

1977年,欧阳夏丹出生于广西桂林市。

她16岁那年,父亲就因肝癌不幸离世,只留下妈妈、姐姐和她相依为命。

彼时,欧阳夏丹即将高考,她一度觉得天都塌了。

父亲生病时,花去了家里大部分积蓄,生活一度变得十分艰难。

但妈妈告诉她,你只管认真读书,其它一切都不用管,也不用去想。

后来,欧阳夏丹在做客《艺术人生》时,谈到了这段往事:“我从我妈妈身上学到很多,那时我妈妈,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她来做,一手把姐姐和我拉扯大。从妈妈的身上我也汲取许多坚强、坚韧的元素。

正是妈妈的坚韧,激励着她成长,让后来欧阳夏丹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勇敢去面对。

因为,妈妈是她最好的榜样。

3

走过的路,是孩子成长宝贵的财富

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初心,在看不见未来时,去积蓄能量,于热闹纷纭中保持清醒……这是欧阳夏丹的青春选择。

在不少人追求速成、不甘于等待、耐不住寂寞的当下,欧阳夏丹一步步的成长,是种启示

1995年,欧阳夏丹以桂林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在大学时,欧阳夏丹勤学踏实,一直是班上的学霸。

所以,临近毕业时,上海电视台到学校招人,尽管她长相并不出众,但台长亲自拍板,说:“她的内涵会给新闻节目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

但在那会,她已经被学校保送了研究生,如果不读,就是违约。

上海电视台二话没说,替她交了“悔约金”,学校也为她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

欧阳夏丹能让单位、学校两家都为她让路,取决于她实在太过优秀!

这种优秀,得益于她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

刚到上海电视台时,由于新闻频道已经满员,她只能被安排在行政办公室,工作内容是装订人事档案。

欧阳夏丹虽然是一位始终把微笑挂在脸上的人,可如此复杂、繁琐而无聊的工作,让她的耐心几乎耗尽: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头啊。

于是,她向妈妈诉苦。

电话那头,妈妈语重心长:“谁规定年轻人刚进单位就一定要被安排到对口的岗位上?挑大梁的想法没错,但要看机会。没准儿领导就是在考验你,看你愿不愿意干小事,能不能先把小事干好,看看你是不是一个眼高手低的孩子。”

妈妈的话,让她心里一亮。

“小事做好才能成大事。”这样一想,“冷板凳”倒坐得热乎起来。

不久,机会来了。

电视台策划了一次歌手大赛,决定启用“新面孔”。夏丹入了节目组的视线。

大赛顺利主持之后,新闻频道的领导对她说:准备准备,上节目吧。

1999年9月23日,欧阳夏丹开始主持早间新闻节目《上海早晨》。

从此,她就与“美梦”无缘了!

因为节目七点播出,她必须每天起早贪黑,在闹钟的疯狂振动中爬起来。

尽管作为新人,但她已经身兼播报、读报和访谈三项任务。

4点多钟,外面天还黑着,她已经摸进了办公室...没有替补主持,她就连生病都要顶着。

为了确保早晨节目顺利播出,她推掉了晚上所有的应酬,给自己立了死规矩:晚上9点半前,必须躺在床上。

当别人逛街、唱卡拉OK、旅行时,她却正在疯狂工作,努力提升自己。

最终,在上海四年的欧阳夏丹,凭借自己的努力,从订档案的小姑娘,成了电视台当家花旦之一。

最终塑造你孩子的,是他走过的那些艰难!

那些走过的路,最终都成为了欧阳夏丹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4

学会选择的孩子,都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有了名气的欧阳夏丹,获得了央视的关注

2003年,央视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我们正在组建一档全新的晨间节目,需要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女主播,要具备将观众从被窝里唤醒的感召力,我觉得你特合适,速来试镜。”

试就试呗,她跑去北京录了影。

栏目的制片人,一看她的名字,就乐开了花:“欧阳夏丹”,简直就是“夏天红彤彤的太阳”嘛;再看她的主持,更是喜出望外,“太契合了,你就是我们需要的阳光”。

到了选择的时刻!

真要放弃上海安稳的生活、渐起的名声,去北京重新开始吗?好不容易结束了“海漂”,难道又要进行“不确定”的北漂?

欧阳夏丹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唤:趁着年轻再去闯一闯。

既然选择了从头开始,就不怕迎接新的挑战。

2003年8月,欧阳夏丹只身来到了北京。

这一次,初创的《第一时间》,仍然是晨间节目;欧阳夏丹,同样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势。

4点起床,7点上台,每天她都带着阳光的笑容和亲切的问候,准时出现在《第一时间》,“以资讯唤醒每一天”。

有观众留言:看到主持人夏丹充满阳光的笑脸,感觉一天都有好心情。

而给观众带来阳光的背后,是她与黑夜、与孤独、与自己的战斗。

刚开始,她不是央视正式员工,没有通行证。由于早上太早就去上班,经常需要敲传达室的门,为此,她没少遭白眼。

刚去北京,水土不服,再加之高强度工作,让她透支了身体,经常一个人去医院打点滴。

租住在80年代的老房子里,孤独不时来袭,委屈的泪也曾不由自主地挂在脸上。

即使再难,她也没有放弃过。她明白,这都是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

她喜欢罗曼·罗兰的话:“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生活终究会收获美好。

2007年,带着阳光的笑容,欧阳夏丹收获了中国播音主持届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5

惟有努力拼搏的孩子

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欧阳夏丹很谦虚,总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幸运”,但其实背后,是她不为人知的坚守与努力。

这位当年北京广播学院的高才生,爱学习是出了名的。

在上海四年,她在下班后,都会去英语口语培训班学习。

每天一下班,她连妆都不卸,骑上自行车,花上半小时一路狂奔到学校。

有时候上午上课,因为中午要为《午间新闻》配音,而英语课要到12点才结束,她只能11点多请假离开,然后再骑车赶回电视台。

这个来去匆匆的学生,给当年的英语老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多年后再相逢时,老师还是感慨,“夏丹你身上有股不寻常的劲儿”。

在一次双语晚会主持中,夏丹准确漂亮的英语发音,令来自外语频道的男搭档赞叹连连:真没想到,你英语那么棒!

“什么都不白学,总有一天都会用上。”

此外,她平时还订阅了十多份报纸杂志,每次做专题前,她都会查阅相关资料集中“进补”,积累新闻知识,扎实修炼“内功”。

同行的经验,她更是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研究,柴静的《看见》、白岩松的《一个人与这个时代》、郎永淳的《爱,永纯》、芭芭拉·沃尔特斯的《试镜人生》……都摆在案头。

她觉得,不学点什么,就是浪费光阴...

正是这份逐梦的执着努力和奋斗拼搏,让欧阳夏丹有了更多的主持机遇。

2011年9月25日,经过中央电视台公开选拔,欧阳夏丹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新闻联播》历史上最年轻的“国脸”。

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即便有幸运的元素,那也是奋力拼搏的必然结果!

只有拼命努力的孩子,才能把握住那来之不易的成功机会。否则,就只会让机会从指尖溜走,再也找不回!

告诉孩子:努力吧,掌控人生的是你自己!

通过欧阳夏丹的成长故事,大麦想要传达出的,就是:

1.父母榜样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小觑。

2.“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汗水与泪水夹杂而成的。”

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瞄准时机善于选择,勇敢迎接新挑战,并为之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孩子,才能真正收获成长,获得真正的成功。

新解第三课堂公众号,

直面孩子的教育问题,

您身边的良师益友。

关注我们

文章转自51Talk青少年英语,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