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砥砺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展”将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开幕。展出96件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及30件来自抗疫一线工作者和集体捐赠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抗疫实物。
其实这些名家手稿对于观众而言并不陌生。自2月1日起,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发起了“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各界名家寄语征集活动。
上图一边征集,一边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信使”,上海图书馆官方微博,上海图书馆抖音账号等社交媒体进行“云展出”,取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尤其是硬核医生张文宏的手书寄语:“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更是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其手迹图片被网友疯转,点击量超过十万+。
抗疫寄语的书写者包括科学家、医学名家、学者、作家、翻译家、书画家、文体界人士、主播等。
他们中有多位正身在美国、墨西哥等地探亲访友,但时刻心系祖国,收到邀请即提笔创作。实物的提供者有奋战在抗疫前线的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新闻记者和画家等。
寄语作者中年龄最大的是陈佩秋,现年九十八岁,年龄最小的是F1赛车手马青骅,现年三十三岁。
八十岁以上的寄语书写者有十位,约占寄语作者总数的十分之一,他们是陈佩秋(98岁)、任溶溶(97岁)、吴钧陶(93岁)、王智量(92岁)、闻玉梅(86岁)、马振骋(86岁)、程曾厚(83岁)、刘子枫(82岁)、戴敦邦(82岁)和杨秉辉(82岁)。
多家参与一线抗疫的集体给予了热情的支持,捐赠了手书寄语和实物,如中国红十字会援伊朗志愿专家团队、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
个人捐赠实物最多的一线医护人员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谢静远博士。
谢静远共捐赠了18件从抗疫一线带回的个人物品,其中,集体签名的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瑞金医院第七组指示牌,从到达武汉的第一天直到回沪都在使用,每位组员对其都很有感情。
实物中还有谢静远返沪时的个人纪念登机牌和致导师、家人的明信片,及自己穿着的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救援服。这些珍贵的物品蕴含着纪念意义,悉数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十分难得。这也是本次征集中唯一一位集中捐赠个人抗疫实物的一线医护人员。
个人捐赠实物最多的艺术家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阴佳。
他创作的木刻版画《阅读·2020不能遗忘的瞬间》组画共143幅,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致敬,具有较为震撼的视觉效果。
拥有集体签名最多的实物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赴武汉进行新闻采编工作的记者陈瑞捐赠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华山医院第三纵队、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华山医院第四纵队签名防护服,含181位医护人员的签名,全部由陈瑞收集。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任队长的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捐赠了集体签名队旗,含163位医护人员的签名。
奔赴抗疫前线最远的寄语书写者是中国红十字会援伊朗志愿专家团队。他们于2020年2月至3月间参与了新冠病毒国际防疫工作。
征集过程最为波折的展品是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手书寄语。
2月初,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向张文宏发出了书写寄语的邀请。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张文宏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使用住地的便笺和手边的记号笔,写下“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14字寄语,表达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
该手书寄语元宵节当天在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云展览”,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寄语照片经无数次的热情转载,点击量突破10万+。
在得知上图即将举办本次展览时,张文宏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特地用毛笔和墨汁重新书写了一份。
此外,张文宏还捐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崔天凯致其的感谢信。
本次征集的寄语和实物,全部捐赠入藏上海图书馆,由上海图书馆颁发捐赠证书。
据悉,本次展览参观将实行预约制,观众需佩戴口罩,接受测温,同时对展厅同一时间段参观人数进行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