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剧组
在电视剧《破冰行动》中,动作戏出彩,无论是枪战,追逐,飙车,还是打斗,都有一种电影的既视感。今天,我想写的是,这部剧中的文戏也很强,不同于以往题材剧的宽泛和过于分明,它在文戏部分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下面,我就结合观影体会,从4个方面来解释下:
理由一:尊重个体,在理解中找寻答案
在电视剧《破冰行动》中,我们能够通过文戏,看到剧组对于个体的尊重。
无论他是警察,还是老师,护士,小商贩,甚至毒贩,都能够恰当地捕捉到他们身上那种真实的,接地气的人性,并自如地通过影像表现出来,完美地展示出一种强大的表现力,从而赢得观众的理解,引起一种情感共鸣。
比如水伯这个角色,他一方面是东山市的优秀教师,从他屋里摆放的各种奖状和证书,能够看到他对于自己过往荣誉的珍重,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吸毒者,为了儿子戒毒自己亲自尝试,最后走不出来,越陷越深。
陆思宇饰演宋杨
无论是他的衣衫褴褛,还是黑瘦干瘪的身材,还是他和陌生人接触时的那种紧张局促,以及被护士认出来他是老师时那种忐忑,连口否认她认错人了。这些丰富而饱满的细节,让水伯这个人物真正的立住了,让他的发展过程有了一个非常严密的心理逻辑,从而增加了人物的厚度。
理由二:抓取决定性瞬间,赋予故事张力
在电视剧《破冰行动》中,能够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体现人物感情的时候,总能够抓取住富有代表性的瞬间,来为故事增添张力,并填补生活的质感。
比如陈珂来到父母的水果店,看到父母时候的激动,父亲和母亲看到女儿平安归来,紧紧地拥抱到一起。弟弟看到姐姐归来,那种既激动又愧疚的神情,站在水果店门口静静站立。这时候,有个俯拍的镜头,展示一家人的团聚。镜头停顿了三秒左右,这个瞬间抓取的非常成功,让人印象深刻。
黄景瑜,李墨之
比如林胜武离开塔寨后,华叔和辉叔去看望他老婆的时候,从她的脸上,能够看到泪珠在眼眶内打转,久久停留的镜头,来体现妻子对于丈夫的思念,以及何时归来的期盼。
比如陈珂去找杨柳的时候,抓取到杨柳的表情,“女人选错了男人真是后悔一辈子”,从她的眼神和表情里,能够看出那种后悔的神情,以及往事不堪回首的挫败感。
比如毒贩刘华明看到远在日本的儿子被人绑架,那种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宁肯冒着以后被人灭口的危险,也要救儿子的命。同时,儿子因为父亲长期不在身边,责怪父亲故意表演这么一段戏,还问他们演的像不像想,来体现毒品对于家庭和亲人的伤害。
比如林小力这个人物形象,通过他讲述自己从小父母双亡,吃烂叶子长大,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那种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求,尤其是下跪那个镜头,体现他为了成功可以做任何事情的决绝,来衬托林耀东发家过程的心路历程。
理由三:意在影前,影像对于人物心理的投射
意在影前,意思就是,在剧中的人物说话之前,镜头一般会先对准两人对话的画面,停顿一两秒,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随后再集中展现人物对话。
比如李维民和李飞在屋里的对话,镜头先对准他们,一方面展示李飞的不理解,一方面展示李维民的耐心,过了两秒,再开始他们的对话。
李维民说,“聊聊啊?”
李飞回道,“聊了好几天了,还聊什么?”
镜头继续对准他们的画面,停顿两秒。
“你从小就撒不了谎,这我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包星找到了吗?”“快了。”
继续停顿两秒,画面仿佛凝固一般,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让我去找包星吧!”“你觉得这样可能吗?”
“我现在是以个人的名义和你说话,宋杨的死不是你的错,自责不是你的错。”
“宋杨死在我面前,你告诉我自责没有用。凭什么?”
继续停顿两秒,两人一言不发,互相看着对方。
“你说凭什么?就凭我吃过的盐比你多,上过的战场比你多,见过的鲜血也比你多!”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剧中还有很多,比如李维民和陈珂的对话,水伯和侯仔的对话,调查组谈话时候的对话场景等。正是由于意在影前的成功运用,使得全剧的交流场景分外出彩。
虽然中间经常会有停顿,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停顿突然,浪费时间,或者在两人之间形成模糊地带,反而,给人一种强大气场,营造出巨大的张力。
理由四:张驰有度,情绪即为表达
在剧中,人物的情绪起伏,也是一种叙事,更是一种表达。体现出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如何面对它,战胜它,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包星接受警察审讯的镜头,通过他的恐惧,颤抖,摇头等细节,把包星内心的惶恐,不安,紧张,展现得异常真实,丰富。
黄景瑜
比如辉叔在宣布“林胜文的名字,从此在塔寨的族谱中抹去”时,他的镇定自若,面不改色,冷酷无情,与林胜文的极度慌乱,不知所措,以及林胜武的跪在地上求情,完全不知如何是好的忐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这里面台词不多,但是通过情绪的展示,营造出一种森严冷酷,不容反抗的浓厚氛围。观众在看到这段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情绪。
可以说,在剧中,每个人的故事背后,都可以找到详尽可信的真实心理逻辑,让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无论主角配角,还是龙套演员,都可以通过他们的情感纠结,找到他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他们的全部理由,从而把观众的内心悄悄融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胜在风格,赢在逻辑。疾风掠过一段时光,愿它悄悄绽放。
以上都是个人分析,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欢迎发表你们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