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思维”——应对职场挑战的“思维法宝”

你之所以感觉挑战无法完成,主要是思维方式存在问题,学会转变思维方式,就能有效应对你的挑战——《高维度思考法》

在职场上,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会面临许多挑战

组织方面可能面临如下挑战

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如何招募、留住和激励优秀员工;

如何获得足够的利润或投资回报;

如何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个人方面可能面临如下挑战

如何实现组织设定的目标,记得进行工作描述或定期评估;

如何让生活和工作达到平衡;

如何管理时间和安排优先事项;

如何管理自己的职业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利用“NLP思维”,应对职场上的各类挑战。

什么是“NLP思维”,“NLP思维”在工作中有哪些作用呢?

“NLP思维”是英国管理学家杰里米·拉萨路在《高效能人士都在用的影响力沟通技能》一书中提出的,意思是:使用神经语言来改变行为程序或行为模式的思维方式,也是帮我们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和目标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英国管理学家霍金森更是提出了“NLP思维层次模型”概念: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使用NLP思维对我们工作带来的3大作用:

改善沟通

光有好主意没有用,你得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不然都是白费。——李·艾柯卡(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前总裁)

在工作中,你可能每天都要花大半天的时间与别人交流。

你也可以和自己交流,例如,如果你在开会之前感到紧张,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是在告诉自己,情况可能不太顺利(如果事情如愿以偿地按照计划进行,你就很少会感到紧张)。运用“NLP思维”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沟通效率,提高沟通水平。

改变思维、态度、行为和信念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工作中的消极时刻(比如,申请晋升失败,或者毁了一桩大买卖)。

有时,人们的行为方式并不是特别有效。比如,拖延、灰心丧气或者不考虑别人的好建议。运用“NLP思维”,以帮助你们变得更积极,并采取有效行为,避开无效行为。

复制卓越

你希望在部门或组织层面(有时称为标杆学习)复制卓越,还是想在某个特定的任务中复制卓越,比如,谈判、管理。又或者,你想在不同的情况下复制自己的卓越。

比如,如果你面向5个人演讲时从容自若,但在面对50人演讲时却不知所措,那么,你如何将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卓越表现复制到大团体当中去呢?运用运用“NLP思维”可以更好的帮你通过“复制卓越”的方式,实现快速进步。

职场上,我们应该如何运用“NLP思维”呢?

这里,给你提供3种方法:

第一:运用“次感元”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当你改变了看待事情的方式时,你所看到的事物也改变了——韦恩·戴尔博士(著名作家)

外部环境在我们的头脑中创造了外部感应,这些感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决定着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我们只有学会改变这些思维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著名管理学家张国维创造性的运用NLP思维,提出了“次感元”的概念——每一种感元又包含着一些更小的要素,那些更小的要素是构成感知和表象的最小的单位

通常情况下,有些次感元对大多数人都很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意识到以下几点:

  • 你是独特的,特定的次感元对你的影响可能与别人不一样。
  • 当你陷入不同情境的时候,驱动次感元或关键次感元也不一样,所以,请区别对待每一种情境。

合理的控制次感元,可以让我们避免过度分析,也能更好地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运用“次感元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对应转移

所谓“对应转移”,简单地说,就是把你当前不期望的反应变成你期望的反应。

它的作用是给予当前反应以相同的词感元,因此,无论你喜不喜欢,次感元的意义都一样。

为了说明这一点,给大家讲电话推销员的例子:

【预备阶段】

(1)思考自己不期望的反应(比如,一想到要打推销电话,就感到不舒服)。如果有帮助的话,请按照1~10的评分标准来打分,你觉得做起来有多舒服呢?

(2)决定自己的理想分数,并找出一种类似的活动,让你的回答接近这个分数,也就是你期望的反应(例如,打电话给一个同事)。

(3)进行平衡检查以确保没有因为打推销电话而产生的负面后果。在这个例子中,打电话给同事的好处很明显。

【控制次感元】

(1)想一想“推销电话”,在脑海中勾勒一下画面,问问自己,是否存在任何重要的声音,如果是这样的话,引出并记下听觉次感元。

(2)理清思路,然后重复这个过程,这次是“打电话给同事”的而不是“打推销电话”,并记下第二栏中的关键次感元。

(3)用星号标记两种次感元之间的任何差异。

(4)让我们回顾一下打推销电话的画面。针对不同的次感元,我们要逐一改变它们,让每个“推销电话”的次感元与其相对应的“打电话给同事”的次感元一样。

学会融入与解离的技巧

次感元的融入和解离是非常有用的NLP技巧。

一般来说,当人们融入一个事件中(如看到、听到、感觉到它正在发生)的时候,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与这件事息息相关,而不是游离于这件事之外。

如果你碰巧想到了一种会给你带来消极情绪的情境,比如,感到不知所措或紧张,那么,你要做的就是获得更加平衡的视角,也就是说,从情境中退一步。

这样,你就能看到自己的处境。在这个局外人的位置上,你可以更仔细地考虑该做什么和如何应对。

你在目标设定时,可以充分的运用这种方法。

你可以改变次感元来让你的目标更引人注目。另外,当我们思考未来的工作目标时,当你融入目标,并感觉到它的好,那么,请后退一步,稍稍游离于画面之外,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已经实现的目标,这往往是更具吸引力,更激发斗志。因为已经实现目标之后,就不那么激励人心了。

第二:巧用“NLP换框法”,尽快实现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当你处于巨大的压力或逆境中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忙碌,然后把怒气与精力用来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李·艾柯卡(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总裁)

美国管理学家XX提出了NLP换框法的概念,意思是说:

某个事件或处境已经形成了“框架”。从沟通模式中,你会意识到,外部事件通过一系列的想法和体验(即参考框架)去进行过滤(即删减、类推,特别是扭曲),从而导致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职场上,很少有“一坏到底”的事件或处境,解读事件的方式也趋于多元化。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宣布年度利润低于去年,许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

这就是大家看到的“框架”或环境。换框法可以帮助你和他人解释或理解更正面的结果。

你可以与人交谈,使其改变想法,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因为解读事件的方式趋于多元化,所以,你可以尽情发挥(但不要异想天开),从最能激励你的角度去解释事件或处境。

也就是说,换框法可以帮你去引导他人改变思维,使其迅速接受你的观点和想法。

在运用换框法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这两种方式:

环境换框法

所谓“环境换框法”,就是当你考虑不同情境(时间或处境)下的同一特定行为或事件时,倾向于更加积极的想法和评价。

你可以这样问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这一行为或事件何时何地可以被接受,甚至产生积极的影响呢?”例如,某人十分热情,他想让同事快乐,但别人可能会认为他“小题大做”或举止不当,但如果此人是做客户服务工作。

服务员或空中乘务员(即在不同的处境或情境下),那么,他的热情就是他的巨大优势。

不同的情境包括:不同的时间段(比如未来)、未来工作的不同组织以及不同的地方或文化背景。

意义换框法

所谓“意义换框法”,就是当你考虑同一行为的时候,倾向于更加积极的意义诠释。比如,你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个行为或事件还有其他的意义吗?”或者“这个事件更积极的意义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老板有时对员工们大喊大叫,那就可以视为攻击型上司,也就是消极领导。

相反,如果一个老板和蔼可亲,那就可以视为激励型上司,也就是积极领导。

意义换框法的技巧之一就是转换某个重要词汇的意思。

例如,如果一个客户说你的服务太昂贵了,你可以针对“昂贵”这个词做文章。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们以你方所期望的价格提供优质产品。”在本章的下文中,我将深入介绍处理反对意见的方法。

第三:综合运用“NLP模拟艺术”,通过复制卓越,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不要重新发明轮子,只要学会重新组合就可以了——安东尼·德安杰洛(作家兼教育企业家)

NLP的前提之一就是,如果一个人与你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而那个人可以做某事,那么,你就可以学着去做同样的事。

帕累托法则(得名于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指出,80%的结果来自20%的努力,运用到职场上,80%的业绩来自于20%的职员。

我们如果想要快速的提升自己,必须找到自己可以模仿的对象,然后根据他的进程了有效复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做自媒体比较早,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当然也总结了很多实用技巧。有个朋友在做自媒体的过程中,就完全复制了我的经验,进步神速,过原创一周已经获得了2篇青云。

在职场上,你可以试着这样运用模拟卓越的方法,总共有5个步骤:

找一个人或专家,要求对方擅长于你想擅长或复制的事物;

洞察这位专家的内心状态,比如,信仰、某种情境下的元程序以及价值观;

在可能的情况下,观察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实际行为,因为擅长某事的人并不完全清楚他们在某个时刻所做的事情;

当他们执行任务时,找出他们的内在状态,也就是他们的感受;

采纳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策略,提炼他们的精华,直到你能够复制,甚至改进他们的结果。

当然,也不是随便你就可以复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寻找真正的专家:找到真正优秀的、愿意并能够花时间来模拟卓越的人,有时很困难。如果你是在模拟内部专家(例如,销售人员),而你可能会“坚持”或说服专家参加进来,但不能保证他们愿意这样做。他们可能希望保留自己的“秘密”。

如果你正在模拟那些你不能接触的人,你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同时认识到这个项目可能不会产生和其他形式的模拟项目一样的结果。

你最好拥有几个专家,这样你就可以确定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特殊的。较之专家而言,你可能也想拥有一组优秀但不卓越的榜样。

全方位获取信息:有几种可能的方法,比如面试(结构化面试、半结构面试、非正式面试),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录像)。虽然模拟你可以接触并愿意被模仿的人,这显然更有效。

但是,罗伯特·迪尔茨在其系列著作《天才的策略》中对已故的人物进行了广泛的模拟,比如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华特·迪士尼和亚里士多德。

这样他得到的信息更为准确,也更为科学。显然,迪尔茨无法使用这种方式获取信息,他能够分析报价和轶事来洞察这些天才的思维过程,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来培养和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获取信息的时候,一定不要局限于特定的环境,要学会运用类推思维,通过广泛的获取信息,来更有效的找到模仿对象。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NLP思维”提高职场应对挑战的能力,首先我们讨论了什么是“NLP思维”,然后给出了职场利用“NLP思维”的三种方法:

第一:运用“次感元”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二:巧用“NLP换框法”,尽快实现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第三:综合运用“NLP模拟艺术”,通过复制卓越,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文献参考:

《麦肯锡工作法》《高效能人士都在用的影响力沟通技能》《如何一开口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