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与国债正成为国际资金“追逐对象”

2019-10-11   炒股跟Z走

大类资产配置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在同样的经济基本面条件下,如果最上层的大类资产发生了资产配置转移,出现资金从其他类别资产持续流入股票市场,那么股票市场很可能出现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并且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股市上涨所持续的时间与幅度都会很长。

而从国内的大类资产类别分析,房地产是中国最重要的大类资产,但房地产因为“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与行业周期等原因,已经告别了房价单边上涨的阶段。

注意到,去杠杆的坚决执行使得货币超发的现象终结了

最近两年的M2增速在8%左右,与8%左右的GDP名义增速基本持平。

而按照8%左右的货币增速,意味着以后每年房价的潜在涨幅顶多在8%,考虑到举债买房的贷款成本就有5.5%,而房子的产权是70年,每年折旧率就有1.5%,扣掉这些成本之后,举债买房几乎就不赚钱,那么地产就很难再起泡沫了。

随着货币增速和房价潜在涨幅降至8%左右,这意味着与地产相关的资产很难再提供10%以上的回报率,市场上的高收益率要么爆雷了,要么是不借了。因此,市场真实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就从以往的10%左右降至了国债的3%左右。与之相应的是,股市的市盈率就很难再继续下降

与此同时,信托行业因为基础资产风险逐步暴露,到2017年四季度时行业规模已经见顶回落。因此,金融市场的增量资金将不太会被房地产与信托等类别资产所分流。从国际环境看,由于日本与欧元区一直持续负利率,美国也告别加息周期,人民币资产特别是中国股票与国债正在成为国际资金追逐的资产对象

近年来,外资在A股市场上买买买的现象在持续出现。因此,从大类资产角度,现在已经具备了大类资产发生转移的时间窗口。当股票这样的类别资产基本面出现亮点时,资金流入就成为必然选择。

注意到,截止9月20日,今年上证指数涨幅为20.6%,沪深300指数涨幅为30.7%,已经进入“指标意义”上的“技术性牛市”(投资人自己是否赚钱,只能“冷暖自知”了),是A股近5年以来的最好表现。而且从国际比较来看,今年A股涨幅也领涨全球,主要股指涨幅好于美日欧等发达市场和韩印等新兴市场。

而其大背景,就是经历了2015年以来的“刮骨疗毒”之后,资本市场已经开始规则重塑与正本清源——

推行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完善退市、信息披露、回购等基础制度,使得市场供需关系得以改善,估值体系更加均衡理性;

日前,监管层已经表示将“加速”将科创板改革实践的成果,扩展到创业板上,引起资金对相关板块的高度关注;

加强监管与提高违法成本,使得市场环境更加透明与公平;

拓展长期资金的入市渠道,纳入MSCI指数使得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丰富与多元化。

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就是实践决策层对“激发资本市场活力”的直接体现,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资本市场正在走向理性与成熟,并将呈现出丰富的结构性机会。

有关部门总体而言杠杆率不高,从去杠杆到转杠杆,中国经济回旋空间依然很大。当前的各种制度变革以及减税降费、定向信用支持等具体政策将结构性地作用于实体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同样将对不同企业产生迥异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包括盈利、信用、估值溢价、股票流动性等方面出现全方位分化

数据显示,2015年6月至今,上证综指下跌超过40%,但仍有6%的股票获得正收益,这些股票多是“稳健经营、具有工匠精神”的优质公司

又如2018年我国市值排名后50%股票的成交量仍占全市场成交量的23.2%,远高于全球主要市场2.5%的平均值,意味着全球主要市场中,优质公司的流动性远好于其它公司。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制度变革的持续推进,个股分化行情只是刚刚开始,抓住结构大分化下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股票是未来投资的王道

“聪明资金”已经在选择核心资产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而非全面性牛市行情,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周期。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传统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转型升级当中的“(结构性)质量提升期”,在此背景下,确定性高的景气行业龙头公司便成为聪明资金的合理市场选择。

因此,尽管诸多板块的估值已不算便宜,但核心资产行情仍将会是未来相当时间内的市场主线之一,因为核心资产对应的行业持续景气度是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趋势的行业映射

虽然核心资产股票上涨主要来源于业绩的驱动,在2019年4季度绝大多数核心资产股票将受制于历史峰值的估值压力,股价会等待时间价值来消化估值的压力。

但基于5G及后周期、云计算、半导体及芯片等“新基建”特征的一批股票,短期难有证伪的基本面利空,在市场风险偏好没有大幅下降的条件下,将会继续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