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妈很帅
为人父母的,都会有一个平凡而美好的梦想,就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智力超群而有涵养的人,拥有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为此,自宝宝呱呱坠地开始,便千方百计找寻各种“益智”良方,试图拔高孩子的智商。
美妈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爱研究各种脑知识,但凡对儿子智力发展有利的,都会拿小本本记下来。去年无意中翻到李玫瑾教授的视频,她说的一句话至今印在心头,“孩子长大聪明不聪明,从小看手就能略知一二,孩子的智力全体现在手上了。”
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果不其然,孩子的手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体现智力水平高低。
加拿大神经外科医师Wilder Penfield把大脑中的各区域对应的身体部位绘制成被称为“Wilder Map”的大脑地图,他认为该身体部位在大脑的尺寸越大,表明感觉越敏感,对大脑的刺激越多。由大脑地图可以看出,我们常用的十根手指以及手掌在占比是最大的,其中运动皮层约占三分之一,感觉皮层约占四分之一。这也是部分科学家将手指这个部位被为“第2个大脑”的原因。
其中运动皮层分为旧的部分与新的部分,抓握或抓紧物体等简单的手部动作只能刺激到旧的运动皮层,而精细的手指动作则会深度刺激新的运动皮层。换一句话说就是,只有经常做微小而精细的手部动作,才能充分激活大脑,提升智力水平。不过,像我们大人用筷子等习惯性的手部动作并不能刺激大脑,因为这个动作已固化了,不用大脑发指令手指就能完成。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接触并感知物体,此时需要用到大脑的感觉皮层;二是抓住并移动物体,这个需要用到大脑的运动皮层,只有这两个脑区同时使用,才能充分激活大脑。那么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充分调动这两个脑区呢?
答案是折纸。
孩子想要把简单的一张纸化平面为立体形状,不但要思考以及观察每一个细节,移动每一根手指,还要快速准确地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物全占据空间的状态并进行识别,所以折纸不但能同时刺激到感觉皮层与运动皮层,让手脑越来越灵活,还能培养孩子空间识别能力。顺便提一下,空间识别能力是在幼儿期决定其容量的,所以这种锻炼越早越好。
另外,在折纸的过程中,十根手指移动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一边思考一边折叠,指尖的力度也要随之变化,还要记住各种折叠方式的细微差异,提升忍耐力之余还能增强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