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哭了,原来丧偶式育儿只是个伪命题

2019-09-21   鹿妈育儿

一大早醒来,看到“王力宏哭了”上了热搜第一名,吓了一跳赶紧打开,结果自己也被弄哭了。

在泪水中看完了这首视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想到了那个年代,也想到了这个年代。

看完这个视频,有种感觉,一直在眼眶里旋转,我们是否对父爱误解的太多。

我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是妈妈们,由于生活的压力,很多时候,经常要独自面对,抚育孩子,陪伴孩子,妈妈们真的很难,付出了很多。

但是在隐形付出方面,因为看不到,所以往往被忽视,甚至被抱怨。

《父亲的散文诗》把我们拉到了那个童年,一个父亲的艰难时刻,生活的压力,烦到一个父亲不想去看电影,在日记本里记录下他的心路历程,孩子哭着要饼干,要零食吃,家里没有一分钱,下至明天,怎么去开口向邻居借点钱。生活的重压,从来没有饶过一个父亲,可怜一个父亲的尊严。煎熬的父亲纠结痛苦,“砸自己两拳”,那是怎样的无奈,自卑。

现在生活中,这些并不缺乏,只不过换了个场景,地铁站。曾经有报道过,一个父亲在深夜地铁口,崩溃大哭,有人通知了家属。

当妻子见到丈夫后,从丈夫的醉话中,今天陪客户喝了很多酒,可单子还不一定能签成,想想不知如何回家面对妻子,面对生活,一时没有控制住,丈夫像个孩子,痛哭流涕,妻子抱着丈夫,两口抱头痛苦,这个视频传到网上,感动了很多人。

哪有什么丧偶式育儿,作为父亲从来就没有缺位,他只是不在你和孩子身边,心永远在惦记这个家,在为这个家努力付出流泪,因为那是任何一个男人一个父亲的本能

无论是现在地铁站崩溃的父亲,还是歌中“蹲在池塘边给自己两拳”80年代的老父亲,哪个父亲没有被生活屈辱、艰难。放下自尊,向别人张口借钱。

可能我们平时印象中的父亲都是这样的:严厉、理性、勇敢、奔波,没时间、不善言辞。

这就是父爱,永远是母爱的有力互补。

父亲的爱总是在呵护和锻炼之间平衡,父亲的爱,总是甜中有苦,苦中有甜,父亲的爱总是怨中有乐,烦中有乐,不情愿中有收获,有成就感,教给我们规则,逼我们自律,总不讨好我们,他的爱不讨巧,甚至令人生厌。

因为不善言辞,因为爱得深沉,即使被误解,也不愿意去辩解。即使被抱怨也不愿去解释,吐露自己的心酸,即使想陪伴,可是更知道生存更重要,得让孩子饿不着,有东西吃,得让孩子冻不着,不能寒酸上路,进学校,宁愿自己委屈,不愿让孩子被人看不起,宁愿自己含泪上工地,在天涯,想想孩子的笑脸都值了。但就是做不到陪伴,难以割舍的爱,放在心里的痛,含在眼里的泪,憋在肚里的话,都化作了一句,父爱如山。

想想父亲不去外面谋生行吗?想想孩子们吃什么?想想那一堆开销,想想那一杯杯难咽的苦酒,咽下去,就有更多的机会,想想工作中的委屈,我们争辩不起。就像前段时间,一个替儿子还债的父亲说的,老不起,因为怕显老,担心会失去工作,就没有力量帮儿子。

​但愿儿子活得不那么艰难,这是每个父亲的心愿。

如今再提起那一代父亲的辛酸往事,有多少妈妈们会想起自己的父亲,不养儿不知报父母恩,不知道生活的艰难,怎么会体会到父亲曾经的经历,不想到这些,怎么能体会到自己孩子的父亲,自己的丈夫又是别人的父亲,他同样在经历,正在过着心酸,承担着误解,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谁不想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可这些温馨必须是爸爸去承担,天经地义,当陪伴和生存必须选择其一,父亲在家庭的缺失,父爱陪伴就必须首先做出牺牲。

其实很多情况下,丧偶式育儿更多是生活的无奈,不是对丈夫的抱怨,而是一个天问,而这历来如此,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繁衍后代,羊羔跪乳,都是人的天职本能,父爱怎能例外,男人怎能不想,听听父亲的心声,听听父亲的散文诗,也许就更懂男人,更懂父亲,更懂丈夫,更懂如何培养儿子。

谁教会了你勇敢,谁告诉你坚持,那个经常不在家,却努力为家的人,那个经常缺席,却心里一直惦记,在远处看护妻儿的那个人。

有山有水才是好风景,有母爱有父爱才是家庭教育的好风景,看到的是景,观景也需要听景,看不到的意念,想象,文化更有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有山有水才是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