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妈
最近天气很好,家里有孩子的,基本上都要在午饭后带娃出去玩。孩子在家待不住,我也会带着孩子出去遛弯。有一次看到一位奶奶正牵着孙子的手教孩子学走路,孩子没走几步,奶奶就要停下来歇会儿。这位奶奶还和一起的姐妹抱怨“我家孙子走路晚,可累死我了,每天这么教还是走不稳。”一旁的姐妹都安慰“没办法,都是为儿为女的,再坚持坚持,不行买个学步车,孩子总有一天会走路的。”在心疼这位奶奶之余,我也发现了现在很多家长教孩子学走路还是会陷进一些误区当中。如果你家孩子也正在学走路,千万别做这些事,真的很坑娃。
1. 使用学步车
有不少家长把学步车当成了孩子学走路的神器,甚至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买好了学步车。其实,给孩子使用学步车存在很多的隐患。
大多数的学步车都是要孩子坐在中间的那条带子上,而这带子就限制了孩子迈腿的范围。另外,有带子“架”着孩子,孩子很容易形成用脚尖走路的习惯。如果孩子长期使用的话,不仅不利于孩子正确学走路,还不利于孩子腿部的健康发育。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使用学步车也存在安全隐患。孩子的好奇心强,安全意识差,在使用学步车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滑行速度快或者是控制不好方向而发生侧翻、摔倒等危险。
所以说,孩子学走路,学步车并不是最适宜的辅助工具。为了孩子的安全,最好不要使用。
2. 牵着孩子走路
这也是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的教孩子学走路的方式,但是也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大人长时间牵着孩子走路,可能会让孩子养成踮脚走路的习惯。而且家长可能会因为用力不当,或者是孩子不小心摔倒,从而导致孩子脱臼。还有些家长急于求成,看到孩子一直不会走路,在不经意间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像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位奶奶一样,这样教孩子走路,大人也累的腰酸背痛,真的没有必要。
如何训练孩子走路?
有些家长会说,这些方法都不行,那应该怎么训练孩子走路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顺其自然。
其实孩子在不同的月龄,都有不同的大运动在发育,例如3个月左右会翻身,6个月左右会独坐,8个月左右会爬行等等。一般来讲,孩子在掌握了独站、扶走的“本领”后,就已经为走路打好基础了。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这些事。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走路环境:家人要保障地面是干净的,不要有水;周边没有尖锐物、障碍物,防止孩子摔倒磕伤、碰伤。
教孩子蹲:如果孩子在刚学走路的时候摔疼了,很可能会因此留下“心理阴影”,以后不敢再迈腿走路。所以为了避免发生这种事,家长最好在孩子走之前先教孩子“蹲”,这个动作不仅能锻炼孩子腿部的肌肉,还能保护孩子。另外,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扶着的东西,像沙发、床等。
多鼓励:刚学走路的孩子,摔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孩子摔倒后,家长不要表现的很慌张,不然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不安。告诉孩子“摔倒了也没关系,刚刚走的很好”,父母的鼓励,会成为孩子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淘妈说:除了特殊情况,没有哪个孩子是不会走路的。所以在这件事上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即使孩子到了走路的时候,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像使用学步车,牵着孩子走这样的方式就不要再用了,真的对孩子没好处。另外,孩子学走路初期,最好不要穿鞋,光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