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推荐:每两年做一次这项检查,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2019-08-22   养生杂志

说到乳腺癌,很多人都不淡定了,毕竟这是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大家对乳腺癌到底了解多少呢?养生君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乳腺癌是以一种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女性,但不是说男性就绝对不会得了,只是相对来说几率小很多,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大概是:100:1。

那么,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呢?自然是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

那么,乳腺癌具体有哪些相关的危险因素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

中国乳腺癌发病趋势显示:25岁以前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35至45岁逐年增长,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45至55岁之间,70岁以后出现下降。

(2)家族史

家族史和遗传性是乳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也就是说,如果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其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

(3)雌激素

目前普遍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对乳腺上皮起增生的作用。

因此,雌激素的活性,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3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绝经晚(迟于55岁)的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换句话说,高水平的生长激素,是乳腺癌的促发因素,那么长期补充外源性激素,常用激素类药品及含有激素的保健品,同样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4)饮食

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肥胖或过多摄入脂肪的人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概率。

(5)辐射

乳腺或胸部因各种原因反复多次接触放射线者,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机会。

乳腺癌如何实现早诊早治?

近日,在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郝希山表示:

对于45-69岁一般风险女性,推荐进行规律性筛查,这是实现乳腺癌早诊早治,从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筛查方法呢?山筛查时间间隔是多久呢?

由于乳腺X线筛查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因此推荐一般风险女性每两年做一次乳腺X线筛查。

对于来自乳腺癌高危家族且携带乳腺癌相关突变基因的女性,建议自35岁开始每半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核磁共振检查

乳房如何自我检查?

除了影像学筛查,乳腺触诊也是重要的初始手段,尤其对于初次接受乳腺癌筛查的女性来说,在这之前,可以定期到医院接受专业医生乳腺触诊。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有没有什么简单易学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在家就能进行乳房自检呢?

当然有!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有一点需要先注意,对于没有绝经的人来说,每个月月经开始的第9-11天为检查乳房的最佳时间;停经的女性每个月取固定的一天。

乳房自检,主要是通过触摸乳房,随时观察乳房的大小、形状、颜色、皮肤表面有无变化,以及乳房组织有无硬块、变厚或任何改变,针对这两种情况,自检方法有二。

自我检查方法一:

  1. 洗澡时,面对镜子做以下4个动作并观察乳房:
  2. 把双臂垂放身体左右;把双臂向上高举;把双手压放在腰上,将胸部挺起;把双手轻放在腰上,将上半身向前倾。

如果发现皮肤有凹陷,或出现皱纹、红疹,乳头流出有色液体,都是异常征兆,要一起重视。

自我检查方法二:

  1. 身体仰面躺下,在右肩下面放一个枕头;将左手中间三指并拢,平放在右侧乳房上部;
  2. 沿乳房轻轻循环压移,用力均匀,动作要稳定,手指不要离开皮肤,不能用手指抓乳房;
  3. 用上下来回方式检查乳房或顺时针方向检查;通过指压方法感觉乳房周围、锁骨及腋下有无任何变化。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左侧乳房,一旦发现硬块、肿块,要立即就医。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乳腺癌

近几年,不少研究认为,乳腺疾病其实情绪病,也就是说,精神压力和情绪抑郁都会对乳腺造成不良刺激,让它更容易被癌细胞盯上,而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另一个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

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1)保持心情愉悦

情绪愉快是预防乳腺癌的妙方,学会自我控制和良好的驾驭情绪,理智对待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2)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集合,充足睡眠,少吃动物脂肪以及高糖分食物,戒烟戒酒。

尤其要改掉熬夜的坏习惯,这对女性来说,百害无一利,不但让皮肤变差,加速容颜衰老,也让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40%。

(3)坚持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和体内脂肪,体内雌激素的含量就会降低,由此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运动强度不需要过大,关键在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长期坚持,一方面提高抗病能力,一方面预防体重,减少疾病发生率。


养生优品,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