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新疆和田玉的收藏黑话,这几个小秘密其实和利益息息相关

2019-08-16   和玉大叔

有许多朋友都热爱收藏,但是也有很多玉友其实搞不清到底什么是收藏,大叔浏览了百科网站,发现收藏的定义是:“本义为收集保藏、保存的意思”,最早见于《礼记·月令》有云:“﹝仲冬之月﹞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

依据四季节气,古人把一些有价值会用到的东西进行妥善的保管,所以首先要收好,其次要保存住,而今天的收藏,更多是一种对有长期增值资产的另类保存,玉石尤其是如此。

收藏的人多了,自然生出许多小门道,既然称之为门道,就有隐秘的信息差,所以和玉大叔就以收藏领域经常出现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问题,来为大家解释一下玉石收藏界的一些“黑话”,取材介是这些年爱藏玉的人士所发表言论的总结和个人观点。

一、俄籽也是籽料?

说句实话,俄罗斯山料的质量真的不错,为啥呢?俄料的产地有点类似于新疆山料,都在高海拔的深山老林,只不过人家俄料的出产地更加人迹罕至,主产地布里亚特共和国基本就是原始森林,路都没有,所以质量好的原因还是因为挖的时间短;反观新疆的玉石产地,且不说和田的籽料要靠天意,其他稍微好一些的山料产地像于田、且末这些地区有些老矿都挖了几百年了,于田基本封矿绝产还能出什么顶级货呢?俄籽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俄籽的毛孔确实与新疆籽料很像,不过肉质做不了假,虽然白可“水滑”感强,油脂凝重感弱偏瓷感,块头大皮色也太浓厚,与新疆绝大部分籽料差别都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业内最多认为这属于山流水,所以俄籽并不能算籽料,不是水里捞的玉石就都是籽料。

二、新疆羊脂迷局

有许多业内人士其实比较反感前几年把“羊脂”作为地方标准,因为这个词很难界定,到底什么颜色才是羊脂?对地道的新疆人来说,羊脂的颜色应该是油腻且微黄的,窃以为这个羊脂本应指的是“脂粉感”,可惜现在地方鉴定机构为了便于出证,基本都是以色度(对比矿物样本色标)来定“羊脂玉”的,出“羊脂证书”已经成为了商家口头禅,如此一来水透的青海料只要是个白玉都能说自己是羊脂,至于什么油润感反正没有参照物,所以这几年有许多本地同行约定俗成仅认同籽料有羊脂级别(糖羊脂玉除外),这种行业鄙视链想想也可以理解。

三、颜色之争

和田玉几千年来都遵循“玉质为主、颜色为辅”的分级标准,近几年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像鸡骨白、鸭蛋青、晴水色、蓝调青海青、粉绿、鸡油黄等各种颜色称呼层出不穷,从商家的“颜色”称呼你甚至都搞不清他说的到底是不是和田玉,颜色特殊不一定能代表玉质完美,比如说所谓的“鸡骨白”其实是一种玉化不完全的和田玉白玉,介于半玉半石,只不过透闪石含量稍高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石性重”,你要是给客户介绍这料子玉化不完全那肯定很难出手,换个名字“鸡骨白”听起来感觉还蛮高档的,所以说准确了解和田玉的科学命名比颜色名称如数家珍要重要的多。

收藏黑话往往都是和利益相关的,无论是想要炫耀还是想要销量都是带有目的宣传,和玉大叔身在行业中不能说这些说法别有用心,毕竟推高了整体玉石的价格,从营销角度是有利的,不过用部分“术语”打信息差,迷惑不太懂行的玉友就大可不必,买卖不成仁义在,希望世界能充满了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