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8所天津市国防工业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20-09-01   中新视讯

原标题:8358所天津市国防工业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新视讯(董辉、唐惠)“年轻帅气、能力强、有干劲”是他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他是一位没有“架子”的领导,是同事们的良师益友,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朱博士”。他就是8358所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天津市国防工业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猛。

圆梦航天 丹心无限志苍穹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举国欢腾,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那时都有一个航天梦。后来,由于所学专业,我更多地了解到每一次发射背后的感人故事,更加坚定了我投身航天事业的决心,要把自己所学应用到航天实际工程中,为航天事业做贡献,做一名合格的航天人!”每当谈到自己当初的梦想时,朱博士眼中总是透露出一份坚定。

朱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3年,博士后出站的朱猛怀揣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梦想来到了航天三院8358所。从入职那天开始,七年间初心不改,七年间春华秋实,朱博士在新型红外成像探测、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担任十余项重大项目负责人,借助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技术实力,带领项目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多项重点任务的研究、试验与验证任务,极大地加快了8358所光电探测专业的发展步伐。

开拓创新 乘风破浪正当时

第三研究室80后占比76%,朱博士总是说,“年轻人需要机会、需要磨练,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2019年,朱博士带领团队开始了某新型光电成像项目的探索研究工作。由于技术领域前沿,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的,没有人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朱博士给团队打气:“‘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咱们要把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同咱们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从需求导向上来攻克关键技术……”从此夜以继日的研究国防装备现代化以及光电产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提炼出本专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最终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了某新型光电成像项目的重大突破,在态势感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完成某重点项目的立项工作,团队深入开展设计方案研讨,朱博士总是严格把关,从模型到指标、从设计到研制、从集成到验证,每一个环节都秉承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为验证某一重要指标,他连续十几天加班至深夜,圆满完成了设备的边界条件验证,尽管工作辛苦、试验条件艰苦,但队员们从无怨言。正是这些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在这些艰苦条件下取得的宝贵试验数据,为后续的新技术攻关和产品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化危为机 披荆斩棘再辉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朱博士和团队成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化危为机”的思考和快速行动。在一次周例会上,朱博士对团队成员们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们的科研生产工作影响很大,但年初既定的计划不能变,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竞标成功、完成年度任务,我们的信心也不能变。要比别人更加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背水一战、争取反超……”大家相互配合,忙中有序,办公室、会议室、试验间、环试中心、外场……到处都有三室人员忙碌的身影;出计划、定方案、写报告、做试验,室里多个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丝毫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在朱博士的带领下,2020年的三室一路高歌,三个月内7次竞标取得了3个第一名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航天人的使命和担当,以“战时状态”和“战时作风”坚决打赢“三大战役”。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实现航天梦的道路上,有千千万万个像朱博士这样的航天猛士,怀揣报国志向,奋勇拼博、挥洒汗水,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他们的外表也许并不伟岸,他们的样貌可能普普通通,走在人群中,如同一滴水溶入大海。但是,他们所具备的扎实的专业基础、战士的果敢坚强以及航天报国的担当,注定了他们的不平凡,相信星光不负赶路人,中国航天事业将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