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之巅,不能错过的中轴线

2019-08-08     摄影的秘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作者:村儿 ,资深手机摄影讲师

这篇文章里要提到

北京最值得看的景色

没!有!之!一!

“一根长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

——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我们说的就是

北京中轴线


在筹备拍中轴线时

我曾跟著名地理历史学家朱祖希先生请教

朱先生反复跟我说

如果提到中轴线,就必须得从全局视角去欣赏

这可让我挠了头

北京五环内禁飞

无人机也解救不了我想拍中轴线全貌的灵魂


朱先生力荐我去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看看

果然,馆里的中轴线大沙盘

着实没让我失望


参观大沙盘,刚好碰上两位外国友人

那位年轻小伙儿讲起中轴线来头头是道,给我印象颇深

那位外国姑娘,一路听一路赞叹amazing~

先说说

“ 啥是北京中轴线?”

从长长的沙盘上能看出来

北京城,打南边的永定门开始

依次排列着许多重要建筑

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

太和门、太和殿、神武门、景山、鼓楼,钟楼

这些建筑由南向北笔直串联

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轴线


那么

“ 为什么当年会建这样一条中轴线?”

简单来说

就是皇帝老子们那点心头事儿

八个字以概之

普天之下,惟我独尊

古时候皇帝自诩天帝的“元子”

连自己住的地方也要跟天上那个“帝”学

天上有个紫微宫

于是地上就得对应着有个“紫禁城”

这还不算完

在宫殿的正南方,还得开一条长长的御道

一直通向皇帝宝座,寓意着 “通天之路”


霸气的太和殿前御道

你看看

皇帝老子在人间神一般的地位

简直被托到了极致


这样的形式并非北京城独创

“宫殿配御道”

其实自打周秦时期就有了雏形

经过几千年的演绎

慢慢固化成了一众皇帝老子们

大秀“唯我独尊”理念的“套路”


景山山顶地标——北京城南北中轴线

而今天咱们看到的北京中轴线

主要是明清时期的遗存

这个时期的营造工匠们

技艺可是达到了历史巅峰

甭管是作为“宫殿”的紫禁城

还是作为“御道”的中轴线

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几百年来风风雨雨,改朝换代

这些建筑们,也是各有各的命运

有的历经修缮,幸运地被完整保存

有的被彻底拆除,只空留下一个地名…

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

有点孤零零地矗立在曾是北京城外城墙的二环路旁

成为中轴线上目前唯一一座被拆除又复建的建筑

想想我们今天能看见这条保存相对完整

“贯通都城南北、统领全城”的中轴线

真是不易

掀开轴线上哪一座建筑上的哪一块砖

估计那后面都藏着故事

哪个故事单拎出来

估计都够拍个百十来集的历史大戏了

北京中轴线上最北端的建筑——钟楼

既然好看

“ 北京中轴线,怎么拍?”

毋庸置疑

景山,作为整条中轴线上的至高点

是中轴线最佳观赏位本位了


向南,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的屋顶笔直罗列

一眼能望到正阳门


景山山顶,南望中轴线

向北,中轴线穿过景山脚下寿皇殿

沿着地安门大街收尾于钟鼓楼

景山山顶,北望中轴线

有人把中轴线比作起伏跌宕的交响乐

虽说咱站在景山上收不到乐章全程

但我们能目及的部分

绝对是曲中高潮了

所以,向南、向北

端端正正的中轴线特写

那是必须的

如果你的手机有夜景模式

待到夜幕微落、灯光亮起

一定要向南、向北各拍一张夜景

那效果,真真是极好的

向北这一张,尤其值得拍

当华灯初上,地安门大街的路灯混着车流

瞬间把这条古老轴线用现代的手法点亮了

顿觉时空交错


写到这,景山之巅怎么拍

咱们暂可以先告一段落

我在最开始聊景山的时候就说过

如果你没登上过景山

那北京,你真是白来了

因为你无法从“帝王高度”

去感受北京城最初营造时遵循的皇权理念



本文作者村儿,如果你想认识我和我交流,请回复私信:村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wVl6GwBJleJMoPMB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