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而运行的。
本证属虚中夹实,以气虚与血瘀证候同时并见为特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衰减,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如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皆为气虚之证;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血行缓慢,瘀阻络脉,故可见面色晦滞。临床上气虚血瘀证,以心肝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或舌有瘀斑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气为血帅,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正常推动,若元气亏虚,无力行血,则血行缓慢,停留而瘀。《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临床常见身疲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之症,又有瘫痪、麻木或窜痛等血瘀之表现。
血瘀会带来痛经!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所伤,致使血寒而凝,或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脉,不通则痛。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活血祛瘀。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下常见于女性的气虚血瘀的具体情况:
表现
说话语声低怯,气息轻浅
气虚相对来也容易引起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脾气虚,脾胃之气不足,主要表现为饮食没有食欲,而且在饮食之后会出现腹胀,大便困难的情况;
四肢无力,气虚体质的女性怀孕发胖,生完小孩以后,腹部肌肉会严重松弛。完全一点弹力和张力都没用。还有臀部下垂,整个人的体型很松懈,不挺拔,这就是气虚没有提升的作用;
头晕、血压低。因为气虚,清阳不能上升,不能提升,所以会有头晕,血压偏低,基础血压低。
辩证
气虚证
表现:经血过期不净,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则: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宜用:举元煎加减
血瘀证
表现: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则:活血祛瘀止血。
宜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表现:神疲乏力,气短,动则益甚,颜面微浮,或半身不遂,大便稀溏或便秘不畅,小便清。
治则:补气活血
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血瘀为本,气虚为标
表现:胸肋胀闷、情志抑郁、急躁、乳房胀痛、痛经、闭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等症状。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宜用:血府逐瘀汤和膈下逐瘀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