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4日13时(北京时间)一架在“共青城”飞机制造厂进行试飞的苏–57战斗机突然坠毁,飞行员弹射逃生,另据介绍这架苏–57不是俄罗斯军方的,而是苏霍伊公司的试验机。
苏–57是世界上现役的四型第五代战机之一,它虽然研发时间较早,但由于各种原因是最晚服役的,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需要完善,所以它的服役数量不到二十架,不要说与F–22A的180多架有巨大的数量差距,就是与歼–20相比也有所不及,更不要说大量制造低配五代机F–35系列。
苏–57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新研制的第一型战斗机,按理说苏霍伊公司有着很高深的设计经验和工程积累,但是苏–57在研制过程中磕磕绊绊,从立项到服役经历了十多年之久,到了去年俄国防部才宣布它正式服役,至于说是否形成了初始战斗力还有待观察。
从飞机设计的角度来说,苏–57用到的新科技和新的设计思路很少,以至于有人开玩笑的说:只不过是一架“踩扁了的苏–27”!从外观来看它的隐身效果确实不怎么地儿。
这张图片已经说明了苏–57的隐身效果很差,因为进气道没有制做成DIS型的“蚌式鼓包”,涡扇发动机的叶片直接裸露,飞行当中很容易被雷达波探测到,已经失去了隐身的效果!
除了隐身效果不佳以外,苏–57的整体制造工艺也很落后,比如说:这张照片上大量的铆钉凸起,也增加了雷达波的反射面积,一看就是1980年代末的制造工艺水平,因为现代的先进战斗机铆接的过程中采用精确计算的柔性铆钻工艺,也就是说一颗铆钉铆接之后要与蒙皮表面齐平,不能出现明显的凸起,并且为了细化铆接点的工艺尺寸,铆钉的规格被分成了一百多种,用于铆接不同的位置,但从苏–57照片上来看,苏霍伊公司很可能没有这样做,这说明几十年以来苏霍伊公司似乎没有进行过设备和工艺技术的更新。
铆钉多还不算啥太大的问题,这张机腹内置弹仓门间隙之大,可以伸进去一个手指!显然是在制造过程中没有按照图纸进行精确加工。
总之,苏–57从整体设计来说就不是“革命性的”,而是俄罗斯在原来老本的基础上“攒出来”的一型飞机,因为俄罗斯不研制新型五代机就会被甩的很远,但研制新型具有“革命性的”先进战机所投入的资金太多,以俄罗斯当时研制苏–57的经费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想拉印度进来参与,但是印度也不像再当冤大头最后推出了苏–57外贸型项目,在没有多少资金和技术老化的条件下苏–57被勉强的制造出来了,但整体性能和制造工艺不好,去年宣布服役时,俄罗斯“空–天军”只购买了2架,这已经说明了俄罗斯自己对它都不是太满意。
而这次摔飞机也可能给俄罗斯想大力推销它带来阴影,其实F–22和F–35都摔过,比如: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首架自己组装的F–35A在训练的时候就坠毁了,但这没有妨碍F–35的热卖,但苏–57就不一样了,它从研制到服役就磕磕绊绊,甚至在航展上众目睽睽之下AL–41发动机起火...这说明该发动机很不稳定。
据说是苏–57坠毁的现场照片,试飞员被米–8直升机救回。
这次的苏–57据说是使用了新型的“产品30”高性能发动机,技术数据与F22的发动机相当,但出现这样了这样的事故确实是一次打击,因为发动机不稳定谁敢购买?甚至连自己都不敢用。
制造工艺落后、发动机不稳定这都给苏–57的装备和外销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