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为何仍然保留内燃机火车?说起战备2字就懂了

2019-06-15   大喵情报局

作为贯穿19世纪、20世纪、21世纪的交通工具,火车的发展史可谓是与众不同。1801年,特里维西克成功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火车头,由此拉开了火车发展的序幕。在英国人乔治.斯蒂芬孙的开创下,于1804年利用瓦特的蒸汽机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蒸汽机车。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火车已经由最初的蒸汽机(曾经也有用牲畜作为动力)--内燃机--电力的发展演变。

特别是近些年,高速铁路和磁悬浮又成为“大热门”。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轨道铺设里程已经领跑世界。

实际上,铁路运输相较于汽车、飞机运输的最大优点在于,运量和运力十分惊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众多,对于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飞机的运输成本太高,汽车的运力有十分有限,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列车技术从小跑跟随到大跨步领先完成超越。

如果回溯的到15年前,那时我国的高铁/动车项目才刚开始立项上马,但经过短短7年的时间,就走完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发展历程。到如今,我国列车最高测试速度为每小时486.1公里。截止2019年,中国全新的复兴号以时速每小时350公里运行。

这不得不说,中国的高铁速度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名片。

但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尽管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大部分列车都采用电力驱动,但仍然保留一些内燃机动力列车。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

我们把目光投向11年前。在2008年我国遭受了百年一遇的严寒霜冻极端天气;在天然灾害面前,电力系统已经面临严重考验,而电力驱动列车所需的电力线路几乎处于大部瘫痪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出动了内燃机动力火车头,成功缓解了因自然灾害导致电力系统崩溃的局面。

但在大喵看来,仍然保留内燃机动力火车的最大用途就是作为“一种战略储备王牌”。

火车的超强运力和运量能够一次性,将大规模的兵团和机械化装备运输到既定位置。在现代战争中,战机往往转眼即逝,只有能够大规模快速机动的军队,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上风。

尽管当前的大型运输机运力也十分可观,但是在成建制、大规模的运输要求下,运输机的运力就显得微不足道。并且,运输机还极易遭受敌人的空空导弹、地空导弹袭击。

一旦发生战争,那么电力系统就很可能会成为敌人的目标,如此单纯依靠高铁等电力驱动列车运送战略资源的方案就会行不通。但内燃机动力驱动,就完全没有这个担忧,无论是多么恶劣的天气、还是电力中断,均不受影响,只要保证铁路轨道畅通即可。

事实上,利用传统动力大规模运输兵力,在战争中屡见不鲜。而作为军事头号强国的美国,也仍然保留着一些内燃机动力驱动的列车,从本质上讲,或也是这方面的考量。曾经,美国出现极端天气,在电力列车无法运行的情况下,也是出动内燃机动力火车头来解除困难。

由此可见,内燃机动力火车不仅是应对天灾等恶劣天气的绝佳大运力交通工具,同时也作为一个国家的“战争中的一张王牌”。

所以,依照大喵所见,防患于未然没有什么不好,居安思危才是未来领跑世界的源源动力。在先进的东西普及发扬的同时,古老的东西,能够在关键时刻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我们仍然需要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