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刊登《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始末

2019-11-18   南方周末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书稿被《当代》退稿后,是怎么在《花城》发表的?《花城》在发表之后,继续摇旗呐喊,又为它在北京举办了研讨会,最后又为路遥颁发了花城文学奖。11月17日,是路遥去世27周年纪念日,12月2日,是路遥诞辰70周年纪念日。当此之际,姜红伟通过采访当事人,为我们发掘了历史资料。

《平凡的世界》手稿 (资料图/图)

向路遥邀约《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书稿

1986年春天,路遥历经四年创作准备和艰苦写作,几易其稿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被《当代》杂志退稿了。

这个结果,是路遥始料不及的。

有一天,在和好友、评论家李炳银聊天的时候,他们谈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情况。当得知路遥的书稿没有得到青睐,处于“名花无主”状态的时候,热心的李炳银对路遥说,干脆我把这部书稿推荐给广东的《花城》发表吧!

对于路遥这位写出了《人生》这样优秀作品的优秀青年作家,《花城》主编李士非自然格外看重。因此,当李炳银将路遥很想把自己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交给《花城》发表的信息透露给他之后,李士非委派副主编谢望新奔赴西安面见路遥。

谢望新到达西安之后,和路遥见了面,呆在宾馆,埋头拜读路遥的小说。

读完这部书稿,谢望新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部书稿沉甸甸的分量,并认为这部书稿值得发表。

路遥曾经在一封信中向谢望新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谢意:“使我受感动的是,在我耗尽心力寂寞地投入到这件漫长工作的时候,得到了您这样的朋友的理解和帮助。再一次感谢您”。

1986年11月,《花城》第六期发表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对于推出这部小说,《花城》在封二开设的“本期作者近照”栏目中,路遥的近照刊登在头条位置。在目录页上,头条位置依然留给了路遥。在内文中插入了画家若峪创作的七幅插图。

责任编辑刘剑星写了编者按:

“这是青年作家路遥继中篇小说《人生》之后推出的又一篇力作,也是他计划中的系列长篇的第一部。作品以全景式的恢宏气魄,用现实主义的写实镜头,再现了我国农村一九七五——一九七八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幕。作家以全部的心血和激情倾注给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写得深沉、凄婉而又雄浑、浓郁。作家为此酝酿构思长达四年之久。

……作品中有惊心动魄、原始洪荒的械斗场面,也有缠绵悱恻、柔情似水的儿女之爱。这是一幅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风情画,也是一幅纵深辽远的历史卷轴。它将以其内在的魅力和激情赢得读者。”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当期的《花城》244页篇幅中,占用164页。在1986年全年出版的六期刊物中,《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花城》刊登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责任编辑刘剑星向我详细讲述了编辑《平凡的世界》的来龙去脉:

“我在读完稿子后,即写了篇推荐短文,高度评价了路遥这部作品,送给谢望新二审。谢与我的文学观点从来就比较接近,他毫不犹豫同意刊用(这是关键,二审有生杀权)。稿子最后送总编辑李士非终审,老李也是击节赞叹,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老李有诗人气质,他读到好的文章常喜形于色。他连带着将我写的导语也称赞一番。紧接着,《平凡的世界》在当年第6期,作为重点文章以头条推出。我写的导语放在开篇前面,实际上代表了杂志对该文章的立场和看法。这些事实都表明,《花城》杂志对《平凡的世界》相当器重,对这部小说的评价非常之高。无疑,《平凡的世界》被《花城》充分肯定和发表,对创作和生活都处在困境的路遥是极大鼓励。这也成为他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促成他带病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写作(就是这几千元稿费,对他来说也如渴时之甘露)。否则,这篇巨著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命运。”

路遥致何启治书信 (资料图/图)

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举办研讨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刊登在《花城》之后,引起了热烈反响。《花城》发行量高达几十万份,读者来信飘向《花城》编辑部,飘向路遥的案头。

面对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花城》编辑部决定趁热打铁,向文坛推介这部优秀作品。

1986年12月29日至30日,由《花城》编辑部牵头,联合陕西《小说评论》编辑部举办的“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讨论会”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举行。

在京和陕西的部分评论家鲍昌、谢永旺、朱寨、陈丹晨、缪俊杰、何西来、顾骧、刘锡城、冯立三、何镇邦、张韧、雷达、蔡葵、曾镇南、李炳银、晓蓉、白烨、朱晖、王富仁、陈学超、刘建军、蒙万夫、李健民、白描、李国平等参加了座谈讨论。座谈会由《花城》副主编谢望新、《小说评论》主编王愚、副主编李星主持。

座谈会上,路遥介绍了作品的创作情况和自己基本的创作思想,他说:

“这本书,我打算写三部,目前第二部初稿也基本完成了。《人生》之后,我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准备工作,我主要是从生活、读书、思想这三方面做准备的。路遥说,我写这部长篇的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写普通人,而写普通人就得通过最为普通的日常生活来体现。我是带着深挚的感情来写中国农民的,我觉得对他们先要有深切的体验,才能理解他们,写好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讲,主要应该从生活出发,而不应从观念出发,我就想尽量从生活出发来写社会,作家的思想不能代替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这是一个根本原则。所以在创作上,我是尽量充分地尊重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我觉得,一个作品成败如何,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手法去写,而是要克服平庸。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或其它手法都可以写出水平高的作品,关键取决于作家对生活理解的深度,作家艺术功力的深厚程度。”

与会同志对路遥的创作思想表示赞赏。

对于这部作品,大家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批评意见,指出作品开头有些徐缓,其中有些章节读来有些沉闷、板滞。

最后,与会同志就这部长篇的创作提出了进一步的希望,并衷心期待《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取得更高的成就。

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讨论会结束后,《花城》编辑部将李国平撰写的《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路遥长篇小说 (第一部)讨论会纪要》的综述文章,刊登在《花城》1987年第3期。

据考证,《花城》编辑部牵头举办的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讨论会,既是路遥从事文学创作十五年来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也是《花城》编辑部自创刊以来举办的第一次高规格、高档次的作品研讨会。

刊登评价《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长篇大论”

1987年5月,《花城》编辑部特约了陕西文学评论家、《小说评论》副主编李星撰写了长达一万字以上的评论文章《无法回避的选择——从到》刊登在第3期上。

李星对《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取得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赞扬: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诗和史的有机结合,又是诗的内容压倒史的内容的不均衡体。

《平凡的世界》中确实能找到那种有着极大的覆盖面和统摄力的爱。正是这种高贵的爱和缘于这种爱的人生理解,以其全部的惟妙,全部的丰富,充沛的个性,使《平凡的世界》诗的品格那样饱满,那样富有生命的整体性,跨越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史的观念的限制,抒写出作者第一部长篇小说耀眼的辉煌。”

据考证,李星的这篇既是《花城》发表的第一篇有关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长篇大论,更是国内文坛第一篇评价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见解独到、文思敏锐的精彩评论文章。

授予路遥第四届“花城文学奖”

《花城》编辑部于1983年创立了“花城”文学奖。秦牧、王蒙、高晓声、从维熙、张笑天、张洁、蒋子龙、霍达、叶蔚林、郑万隆、顾笑言、梁晓声、祖慰、乔雪竹、黄蓓佳、柯云路、周梅森、莫言、苏童等作家曾先后获此奖项。

1985年8月中旬,陕西省作协长篇小说研讨会期间,陈忠实、京夫、路遥、贾平凹、白描、子页(从右至左)在陕北榆林合影。 (资料图/图)

1988年,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荣获第四届“花城”文学奖榜首。

1991年3月14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在获奖感言中感激地提到了花城杂志社和谢望新。

姜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