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避免入坑:这些被常用的“节税方法”,其实都是违法的

2019-08-09     税眼

当很多企业一头扎进节税筹划的浪潮,沾沾自喜于眼前的少税带来的短暂受益时,有很多企业也在饱受不当节税带来的麻烦,节税筹划,首先要把握一些原则性问题,否则可能会偏离方向,甚至违法。

从节税筹划的专业基础而言,节税筹划需要掌握扎实的税法专业知识;从节税筹划的实施过程来看,需要和多部门沟通协调。因此,可以认为成功的节税筹划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

节税筹划的基础是税法“技术”,节税筹划落地则是一门实操的“艺术”。

节税筹划应具有合法性,这是讨论节税筹划的前提和基础

合法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形式合法性,相关交易的安排以及纳税申报、减免、优惠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是实质合法性,经济交易的性质以及纳税符合实质课税标准、与税收立法目的相符合。

典型的违法筹划有以下几类:

1、名为筹划,实为财务造假

财务和税务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本质上分属不同的体系,利用“两套账”、“做假账”等财务核算进行的“节税筹划”,是违反会计法和税法规定的。

2、合同筹划

交易既定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合作”从交易合同上进行“筹划”,玩文字游戏,实际上漏洞百出,很容易被税务机关识破。

3、不入账户,实为逃税

私设或乱用账户,转移经营收益,或者直接以借款等名义转移到离岸账户。

4、发票筹划

“发票”市场的“繁荣”,既有以票控税的制度性原因,也有实际监管难度大的现实困境。需要提示的是,发票“筹划”风险日益增加,特别是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会涉嫌刑事责任。

5、骗取税收优惠资格

部分企业通过提交虚假材料、利用权力寻租、或利用税收优惠备案制改革的便利等骗取税收优惠资格,需要提示的是,现行税收优惠管理已经从前端走向中后端,税务核查将会越来越多,税收优惠申请,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2019,企业该如何合规安全的减轻税负?

推荐合理运用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企业注册到有税收政策的税收优惠区,不仅最节税而且合理合法。这里以把企业注册到我工业园区为例【Tel:156-8317-4870】。

园区对注册企业的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扶持奖励;

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给予扶持奖励;

财政扶持按月返还,当月缴税,次月扶持;

个人独资企业(小规模)的可以申请核定征收

个税核定0.9,核定后综合税负4%;

案例分析:

北京某实业公司:实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1000万元为例,对企业的扶持数额如下:

增值税奖励1000*50%*50%=250万

企业所得税奖励1000*40%*50%=200万

2000万税收,可获得450万的扶持奖励

总结:节税,当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为企业减少税负,但是一旦操作不当,很有可能演变为偷税、漏税,不止使得企业陷入诚信危机,更使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得不偿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k8me2wBvvf6VcSZ1O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