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不忘倾力帮助一些兄弟国家,可真正记得这份恩情的又有多少呢?没有忘恩负义就算不错的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对一欧洲小国进行了长达24年的倾力援助,然而如今,其史书上对这份恩情不仅只字不提,还满是怨恨。为什么呢?是忘恩负义吗?
这个小国就是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南部,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万,是欧洲最不发达、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
阿尔巴比亚历史悠久,早在1190年就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制公国,然而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的时候,阿尔巴尼亚遭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侵略,随后被其统治了近半个世纪之久。
19世纪下半叶,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日渐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被奥匈、意、法等国军队占领;1920年阿尔巴尼亚宣告独立;二战前5个月,曾与意大利签署同盟条约的阿尔巴尼亚被意大利攻占。
意大利战败后,阿尔巴尼亚又被德国控制了一年多。1944年11月29日,阿尔巴尼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新中国成立一个多月后,阿尔巴尼亚便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4年,双方更是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本就穷得叮当响的我国,开始了对阿尔巴尼亚长达24年的倾力援助。
在这24年的时间里,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小到粮食、衣物,大到军事装备、基建设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1961和1962这两个中国最困难的年头,我国还勒紧裤腰带向其援助了数十万吨的粮食。要知道,当时我国许多地方真的已经穷得吃土了,这完全就是拿生命在援助它啊。
哪怕到了如今,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依然发挥着“余热”,武器、碉堡、建筑……据不完全统计,在24年的援助期间,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款就高达75笔,总计约100多亿人民币,其他援助更是不计其数。
不可否认的是,阿尔巴尼亚对我国还是有一定反馈的,特别是在1971年的时候,它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起初,对于我国给予的援助,阿尔巴尼亚还是非常感激的,而且还不断宣扬。
然而,随着我国给予的东西越来越多,渐渐地,这种援助成了他们眼中的理所当然,甚至是义务,一旦东西给少了,还会引来各种怨恨,曾经的感激也就变成了“欲求不满”。
1978年,我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从而正式终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确认无可能获得新援助后,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竟然在公开讲话中将中国列为敌人,之后更是处处与我方作对。
如今,在阿尔巴尼亚的史书中,对于中国曾经对其的恩情只字不提,有的只是怨恨和抹黑。不得不说,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