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孩子十大安全法则,也许您的孩子能受到保护

2019-10-31     先锋独创

10月20日大连一名10岁女童遇害,案件轰动全国,凶手竟然是一名未满14岁的男孩。据警方调查,女童是在10月20日回家路上被蔡某某以“帮忙”为由骗至家中后行凶,用折叠刀杀害的。

杀人者动机是为了性侵女孩,遭到反抗后随起杀人念头。事后,蔡某某很快被抓,但一直强调自己未满14岁,意思是这个年龄杀人是不犯法的。为此,了解真相的人无不为之悲愤。冷静之余我们联想到更多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我们虽然不可能让世上所有坏人消失,也无法更改法律,但训练下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们一些基础知识,大人们还是应该能做到的,以备防患于未然。受到训练的孩子们,未来也许能增加一个保护自己的“贴身佛”,可以在今后避免不测。

美国的一位孩子的妈妈,创建了一套儿童安全教育计划,被美国父母们奉为教条,甚至还影响到了政府。计划中设计了儿童十大安全法则,简明扼要,十分好懂好学,还不会给孩子们带来恐惧。这套计划非常难得,建议大人们参考收藏,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不要给坏人可乘之机。

一则,我是身体的主人,别人不要轻易侵犯我。大人必须教给孩子一个观念,“做自己身体的主人”,这是儿童性教育中的重点。当大人们拥抱、亲吻时,孩子出现身体的抗拒扭动,大人就必须停止下动作,尊重孩子的身体界限,同时告诫孩子,如果遇到不喜欢、不舒服的碰触,一定要大声喊出来,拒绝他人。

二则,我能记住爸妈的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父母从孩子会听、会说话起,就要教孩子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即使孩子并非知其意,但也要灌输到孩子脑海里,防止孩子走失、被拐骗等,需要帮助时,能说出大人名字或家里住址,或联系方式,以便短时间,内能帮助到孩子。尤其是父母的姓名特别重要,根据户籍能迅速找到家人。

三则,正当的大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大人需要帮助往往找的是大人,而不会找孩子寻求帮助,如果遇到大人向孩子寻求帮助,这个人要远离。要教会孩子分辨安全的陌生人和危险的陌生人,可以为孩子演绎一些假设情景。例如,一位老太太对孩子说“我头好痛哟,能带我去医院吗?”、一位大哥哥说“我迷路了,小朋友可以带我到xxx路吗?”遇到这种情况,教会孩子要断然拒绝。

四则,我不会跟陌生人走,也不会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拐骗孩子常用的计俩就是拿小吃诱骗孩子,或者偏孩子自己跟父母很熟,所以要教会孩子拒绝一切陌生人的任何邀请。这比识别陌生人好坏要简单些。

五则,我必须请求父母或老师同意,才能跟你走,如果得不到确认就坚决不能跟着走。有时不一定只是陌生人把孩子带走,熟悉的人也有不坏好意的,所以对方熟悉与陌生与否,都要先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同意,确认后才能跟对方走。如果有人不准许孩子让父母或老师知道,就想拉着孩子走,那么这人一定有问题。

六则,泳衣覆盖的地方都是我的隐私,不能随便让别人触碰。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安全界限,用“泳衣”遮挡的地方做比较就很形象,比较简单好懂。其实身上的任何地方都应该算作隐私,别人是不能随便触碰的。父母要告诉孩子“除了医生检查身体可以抚摸,任何人触碰自己,都要记住拒绝。”

七则,我不用总是彬彬有礼,当有人让我感觉害怕,就要大声说个字“不”。大人们都会教孩子们有礼貌、不要随便打人,但当有人欺负人时决不能容忍。这个安全准则是很重要的安全细则,要教会孩子:如果孩子感觉不舒服、痛苦,或者被侵犯的时候,就不需要再保持矜持和礼貌了,而应该大声呼救、极力反抗。让孩子懂得,学会拒绝是得到安全保护的第一步。

八则,我不会替坏人保守秘密的。有的大人做了坏事,会要求或恐吓知情孩子保守秘密。有时孩子出于道德感,对于别人的事不好说或不敢说,但这个秘密让你感觉不安、害怕、痛苦时,就一定要把事情原委告诉父母。

九则,如果是在公共场所走失,一定要停留在原地,大声呼喊或让带孩子的妈妈帮助。人多的地方有时会走失,有时父母带着孩子,在人挤人的情况下,孩子转眼就看不见了。父母们要记住,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牵着孩子的手腕,让孩子穿上儿童定位装备,保证孩子能保持一直在自己视线范围内。平时多教育孩子,万一走失要原地不动,不要慌张乱跑,或者可以寻找带孩子的妈妈或穿警察制服的人求助。

十则,我会聆听来自内心的警告。我们主张“尊重孩子内心对危险的直觉”,都希望孩子在遇到危险时能说出“不”,但不能教会孩子鲁莽。也许孩子对危险的感觉并非都对,但一定要尊重孩子,要让他们勇敢表达。

幼小的孩子就失去了性命是不幸的,大人们要引以为戒。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讲讲安全知识,并将这10条安全准则不断操作演练,让孩子对此熟练、内化,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U7_NG4BMH2_cNUg9Q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