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公安探索“三大模式”构建海岛基层治理新格局

2019-11-27     中国普陀

普陀连续4年实现警情数、刑事案发数“双下降”,连续1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平安区”,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平安金鼎”的县(市)区,连续多年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公安机关前列......

近年来,普陀警方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辖区实际,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治安最好城市,建设开放活力的幸福普陀提供坚强保障。

红色引领,“党建+治安管家”打造治理共享共治机制

在普陀区东港街道海州一品小区,一支红色队伍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一年来,小区警情同比下降33%,发案量同比下降71%,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这是今年普陀区公安分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创建“党建+治安管家”模式的成效。

强化红色传承、激发“红色细胞”、夯实“党建基点”,吸纳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物业公司党员、流动党员等,在党员组织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加入小区“兼合式”党组织,开展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巡逻防范等工作,引领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格局。

目前,普陀区以“党建+治安管家”为抓手,广泛发动群众,挖掘群力,建立多个群防群治组织,每10人中就有1人是平安队员,织就一张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的平安“大网”。

科技支撑,“智能+现代警务”完善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 某酒吧门口出现人员聚集现象,2号巡逻车过去一下,”在六横岛六横公安分局指挥室在视频巡控中发现异常,及时指令附近警力前往处置,及时避免一起聚众斗殴案件。普陀警方不断完善“科技管控岛”建设,在六横、桃花、东极、虾峙等海岛利用视频监控、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高科技,在岛上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8月份东海开捕前后,沈家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格外繁忙,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实况在指挥室大屏幕上一览无余,根据每个区域的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警力,确保港区高度稳定。

另一边,渔船相继出海作业,民警通过智能系统,实时掌握渔船位置,在渔船上建成的智能监控系统也为民警及时处置化解海上案事件提供有力支撑,科技管港、科技管船,给港区、渔区插上平安翅膀。

近年来,普陀警方紧跟时代发展,树立科技强警,科技兴警理念,强化科技支撑,延伸科技警务触角,探索“智能+现代警务”,实现全时空、全领域的动态守护,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

多元调处,“网格+联动模式”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沈家门某小区的网格员向社区民警陈军反映小区居民经常为电动车停放问题发生纠纷,陈军立即介入,找到其中关键人物,将问题解决,矛盾纠纷也在其中化解。

网格员就是群众,也是距离群众最近的人,是矛盾纠纷发生时、激化前最先了解到情况的人,网格员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介个调解,无法调解上交给民警,民警现场无法调解则由驻所人民调解室专职调解员跟进调解,最后则引导至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根据矛盾纠纷涉及的相关部门,由部门联合进行调解处理。

“网格+联动”使真正的矛盾纠纷有人问,有人管,层层调处,部门联动,把牢“网格”关键环,避免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时不知如何正确处理而激化矛盾引发案事件,实现矛盾不激化、不出岛。

今年以来,普陀警方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9件,消除治安隐患300余起。

来源:“浙江普陀公安”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A9Crm4BMH2_cNUgyJ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