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
上海人的画风跟往年的有些不一样:
吃饭、睡觉都在搜XX是什么垃圾……
毫不夸张的说
最近的上海人
不谈股票和房价
甚至连朋友也不谈 ,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
其实早已不止上海人独自在战斗,
全国人民都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垃圾分类之战。
但也不是所有城市都瑟瑟发抖,至少在浙江台州,垃圾桶厂商却借着这一波需求接单接到手软,甚至有老板感叹:金矿啊~
“塑料垃圾桶厂家的销量几乎都翻倍,八成订单来自上海。”台州市塑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丹萍称:“采购商的货车就在工厂等着,产品下了生产线,来不及进仓库就直送上海。”
为啥全国人民都在忙头疼分类垃圾,而偏偏台州人却在忙着赚钱呢?
名副其实的“塑料王国”
说起台州,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熟悉。事实上台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座城市有着“塑料王国”的称号,它生产的塑料制品产量占全国七成,此次借着垃圾分类的势头,台州塑料产业彻底盼来新一轮红利时刻。
台州是一个低调的城市,但是它总是能悄悄地溜入我们的生活。可能你不知道,我们的垃圾桶、塑料袋、手机壳、衣架、塑料板凳、公仔玩偶、塑料收纳盒.....都是源自这个城市。
在外用餐时,你吃过的KFC、乡村基等快餐连锁,塑料餐具也都由台州公司供应。
不仅如此在路上跑的汽车,奥迪、路虎等汽车品牌,乃至电动车,它们的塑料配件,其实也都写着“台州制造”的名字……
这样说起来与台州这段塑料情还真是剪不断呢~
当然现在的台州可远远不止这样
她的更多精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来,跟随云叔的脚步
来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吧~
一半山水一半禅
台州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称,明代方孝孺赞台州曰:“东南极海上尤秀绝,天台、雁荡、天姥,皆穹窿崎峻,为天下奇观。”
名山古刹时掩时映,碧海蓝天云卷云舒。台州不仅有山,有海,还有禅。台州之“山”,造化万千,雄奇幽美。“佛教圣山”天台山,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还有“仙人居住的地方”神仙居,1500多年人工采石形成的长屿硐天;台州之“海”,雄浑壮阔,涛声不绝,651公里的海岸线,近海12个岛群的691个岛屿,拥有海岸、岛屿、湿地和渔村古镇等形态多样的海洋风光资源;台州之“禅”,清心养性,沉淀心灵,在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中,有国清宝刹,济公故里,诗僧寒山隐居地……
台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是大陆首航台湾的出发地,这里是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发祥地,这里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这里是中国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纪念地,这里是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这里融“山、海、经、佛、城、硐”为一体,铸就了“一半山水一半禅”自然与人文共存的个性。
灵江,2000多年的水上交通要道
台州是山城,亦是水城。从地图上看,台州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北面是天台山,南面是雁荡山,西面是括苍山。三座大山把台州围在里面,只有东面朝向浩渺的东海。台州境内溪流纵横,市内共有11386条河,不愧是“山海水城”。
台州的水系发达,尤以临海最具规模。临海水域面积为台州最大,拥有的河流也最多,共计2900多条。临海的水系主要属于灵江水系,被誉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是台州的母亲河。
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临海历来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灵江的水路枢纽地位也日益显著。灵江北岸、临海城边,有多个码头和渡口。东下,可至黄岩、椒江、温岭等地,经东海,便可北上日韩;南下可达台湾、广东等地;北上,又可到仙居、天台。早在三国时期,灵江就已经是当地人走向海洋的黄金水道。
当时,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乘船经灵江在江下街码头靠岸后,进入繁华的紫阳街。因此,紫阳街曾是灵江上最为兴盛之地,如今走在紫阳街,在古街屋檐墙壁上,能看到不少古代留下的店铺,它们记载了逝去的岁月,也见证着城市的兴衰。
唐朝诗人们的诗与远方
1300多年前,由唐朝诗人组成的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跨越州县,穿过一路山水,抵达浙东天台山,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唐朝三百年间,无数文士诗人奔赴天台山,在这片神秀的山水间留下了足迹踪影,为美丽天台山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
唐代诗人们来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从淮南的扬州经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进入浙东运河,再折南沿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最后来到天台山的石梁,登上华顶峰。从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山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中,不难看出走的正是一条“越中——剡溪——石桥”的水道。
据统计,有唐一代400多位诗人游历栖居于此,接近收载于《全唐诗》2200余位诗人总数的1/5。当时浙东面积仅全国的1/750,却有这么多诗人遨游吟唱,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在这些诗人中,既有像青年就到天台山、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及四入浙江、二登天台山的李白这样的大家,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水陆兼程,或寻仙礼佛,也有终隐于此的,还有60多位本籍文人骚客,无不尽情吟咏浙东风光,留下大量诗篇。
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
濒临浩瀚东海的台州,海岸线绵延曲折,自北向南串连起三门湾、台州湾和乐清湾。三大天然的优质港湾,利于形成多个港口群。台州港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五大古港之一,曾经有过章安港、临海港、海门港等主要港区。这些海湾和良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转型和繁荣的各个时期,都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台州海运大楼算是海门港的一个历史印记——楼身像一座轮船,前倾朝向东海,前额位置悬着船锚符号。站在楼上瞭望,身下即是椒江,江水静波深流。椒江区则与江同名。因为这条江,这方水,人们从这里可以乘着船,走出台州湾,见识到外面的世界。20世纪30年代,从海门港乘坐至上海的客轮,经常沿着这条水道行驶。海路交通相对便捷,一天一夜便可到达。由于海门曾受上海城市文化的熏染,这里还被人们称作“小上海”。
8月盛夏,站在椒江二桥上,俯瞰波涛澎湃的江水,热辣的风裹挟着海的味道扑面而来,几只海鸥追逐着行驶的船上下翻飞。向东眺望,头门港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二期建设的启动,在国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下,头门港区开发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
航空市场占领黄金C位
“台州速度”这个词,用来概括台州的交通发展尤为适宜。放眼当下,台州正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台州,交通设施加速发展,交通方式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便捷,台州交通的“快”日益彰显。
交通大会战在台州市全面打响之际,尤其是台州航空市场,迎来发展的井喷期增长。
2018年3月,华夏航空开通了“重庆=台州”航线,这一条连接华东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新航线,大大方便了重庆和台州的商旅往来。这条航线的开通,不仅结束了两地无直飞航班的历史,大大缩短出行时间,也有利于机场按照“东融西扩,南联西接”的交通需求进行航线网络布局,不断提高机场的通达性。
目前,台州机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支线机场,作为台州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对外门户,台州未来将以机场枢纽为中心,建设台州机场客运枢纽综合体。2017年底,台州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据了解,改扩建项目预计投资35.46亿元,将新建航站楼、滑行道、停机位及其他配套功能设施。建成后,台州机场将达到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1.8万吨,年飞行架次23810架次,高峰小时人数1250人,基本能满足今后15—20年的航空发展需求,意味着台州制造会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预计到2021年,台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将竣工通航。届时,旅客就能乘坐有轨电车T3线直接抵达台州机场,在全新的航站楼进行安检、候机,通过廊桥直接登机,享受国内一流机场的服务与保障。
台州这座城市历史悠久
不仅性格低调,而且十分务实
它的那一股向上的正能量
也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相信未来的台州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