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几,老几,老几……

2019-07-14     老家许昌

【陈香旧事】

你算老几?‖老家许昌

文‖陈世杰

“老几,咱下地补玉米苗儿吧!”

“老几,今黑儿喝红薯糊肚吧!”

“老几,将家里的二斤白糖给咱妈提去吧……”

老几,这个不伦不类的称呼,是妈的外号。爹叫得理直气壮,妈应得理所当然。

妈的外号是自己给自己起的,爹功不可没。

妈和爹感情甚好,是村人公认的“模范夫妻”,但居家过日子,锅碗瓢勺不免磕绊。多年前的某一天,不知因啥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爹妈在“青藤漫篱笆,鸡鸭对情歌”的小院里你一言我一语、低一声高一声地打起了“嘴官司”。


上过高中的妈辩口利辞,不管对否,她总能引经据典讲得一套儿一套儿的。她一句接一句下饺子似的道理(当然也有不少是谬理),常常说得当小学语文老师的爹节节败退,哑口无言。实在气不过,手足无措的爹就会故意绷紧嘴唇,瞪圆他那双比杏仁儿大不了多少的眼睛,猛地伸出巴掌佯装打妈。

这下爹可戳了马蜂窝!

舌灿莲花的妈先抬眼扫扫爹悬在半空的巴掌,再瞅瞅爹黑成一团的脸,双目一下子浸出了圆润的水珠。妈用右手食指指向爹的鼻子,声音立即提高了很多分贝:“你打你打,你算哪块儿地里的葱呀,你充什么大瓣蒜呀,从小到大,连俺爹俺妈都没舍得打过我,你敢打我?你算老几,你算老几?……”话未说完,妈眼中那透明的精灵便跳得争先恐后。

说来也怪,只要妈把“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杀手锏使出来,爹立马六神无主,他像泻了气的皮球,“唉——”地长叹一声,一耷拉眼皮,一收硕大的手掌,背着手扭脸便走,任妈在背后嚷东叫西,呜呜咽咽,他再不接话茬儿。

惦念着妈的爹在房前屋后转转悠悠了几圈后,便咬着嘴唇低着头返回院子。他故意从妈的身边蹭过,进屋掂出个靠板木凳,随手放到妈面前的屋门台阶边。

爹贴着板身坐在凳上,十指自然交叉放在腹部,仰起了头眯缝了眼舒舒服服地晒太阳,时而,爹会微张着眼偷偷瞥瞥妈。隔一会儿,爹凭借后背和脚尖配合的力量,以木凳的后两只腿儿为支撑点,将木凳的前两只腿儿提离地面,爹的上身粘着靠板惬意地前后摇晃。那边妈用袖头儿抹着泪水,这边木凳“吱吱呀呀”把歌唱得不怀好意……

直到口干舌燥的妈哑了火,爹才舒了一口气,他装模作样伸个懒腰,起身提着凳子进屋,爹边走边学着妈的腔调甩出两句加工过的豫剧唱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哭哩叫人心乱……”

爹妈别有风趣的拌嘴片段,在我家虽发生不多,但过程结局次次类似,先以爹的败走麦城而中断,再以爹的戏谑妥协而收场。当别人当着爹的面儿说他是名副其实的“气(妻)管严儿”时,爹总是红了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懂啥?”

后来,不知是醍醐灌顶,还是受了什么世外高人指点,当爹妈再不小心遭遇“嘴战”时,一向循规蹈矩的爹突然改变了硬碰硬的低级战术,变得圆滑乖巧起来。

他察言观色,在妈即将故伎重演的一刹那,他总会恰到好处地主动奔上前端起妈纤柔的右手,掰直妈的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大声连叫着“你算老几,你算老几……”之后,爹的声调一路走低,嘴里的话也渐渐简化成了“老几,老几,老几……”

这一串颇似回音的呼声一响,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妈眼中那些金豆豆儿像遇见了克星,只在眼眶里转呀转,再也不好意思掉下来了,妈前三皇后五帝的大道理也讲不下去了,慢慢气也消了,有时还忍俊不禁,冲着爹“哧哧哧”直笑。妈眼眶里哪是泪呀,那分明是调皮的小弹珠在你挤我扛玩杂技呢!

这一下,爹似乎抓住了妈的“软肋”,他索性就直接称呼妈为“老几”了。奇了,自此“老几”一叫,爹妈几乎再没拌过嘴。这一叫不当紧,一下子叫了30多年,现在60多岁的爹还一口一个“老几”亲热地叫个不停,刚开始妈还有点儿不好意思,现在已经顺其自然了,要是哪天爹不叫,她才觉得不习惯呢!

【作者简介】陈世杰,只是歌者,只是文者,只是过去的记录者,只是现在的表述者,只是梦想的耕耘者。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YNDmwBmyVoG_1Zel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