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年底12月21日有机会去了一趟罗马尼亚克卢日-那波卡,最开始的计划只是去一趟法国圆一下几乎是在15年前的雷诺梦,不过此时的老雷诺公交车已经消失殆尽了,正在打消此念头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罗马尼亚的公交论坛,满城尽是agora L,这一发现让我如此兴奋,于是开启了这次跨越时光之旅,从法国利用多次申根签证的机会入境罗马尼亚,而通过巴黎卫星城博韦的廉价航空直飞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克卢日那波卡,到现在想想,这个计划如果是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几乎很难成型了,真是万幸中的万幸。
此随笔从西安开始。因为当时国航直飞的机票是5000多,而通过海航转机的机票可以便宜1千多,恰恰这座城市还还没有到访,于是就一拍即合,先从西安飞巴黎。
趁着转机的几小时间隙做了一套新开通的西安机场线转了地铁在西安古城转了转,挑了了一家点评高的面馆,确实是美味佳肴。
钟楼下的公交实时报站屏,此时脑海里涌现了一直没启用,启用了一直在调试的长安街木樨地。
凌晨的西安咸阳机场,然后直飞巴黎戴高乐。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巴黎戴高乐,CDG绝对是各式欧卡的天堂。
处于罢工期的法国巴黎,RERB线只能区间运行。
罢工期的公交车站,当地铁大部分停运,公交开始延时,堆积的人流已经不堪重负,还好也只是在这里周转。而巴黎冬天8、9点才蒙蒙亮也确实是醉了。
然后马不停蹄坐大巴车前往巴黎卫星小城博韦机场。setra的乘坐体验真是相当不错,而回来时的老奔就相对比较一般了。
法国博韦的纯电比亚迪,由于临近圣诞假期,这种小城镇的定班公交车更是少的可怜,有些线路还停运了。
法国新闻下的公交系统大罢工。
从博韦的廉价航空的小机场转战罗马尼亚,这个机场印象最深的是下飞机出航站楼到公交车站也就5分钟。
起飞前,这个必做的安全知识讲解和国内的小电视演示完全不同,都是真人示范模拟,也许更形象吧。
通过旅游申根签证到达这座罗马尼亚非首都城市并不容易,无论在博韦还是克卢日-那波卡机场,都经历了无数次的盘查和问询,甚至机场人员还要多次与后方人员确认签证规则能否入境,进入这座城市之后,也确实找到了答案,这座城市压根就很难看见几个中国人。
出了机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处无轨电车走线了,在欧洲城市坐普通公交车到达市区非常方便。
这是之后拍的5路电车,依维柯Urbanway好不好看真的在于涂装,后面看过巴黎的之后尤为深刻。
这座城市的卡车物流极为发达,由于临近机场更成为了卡车的扫街地。
8路的奔驰公交车严重怀疑原来是电车,在它掉头的地方可以看到电车线的残余。
如果不看国旗,真的以为来到了巴黎。这确实是此行的重点拍摄对象。
由于为了拍车在前一站上的车,并没有找到售卖的卡机,即便准备了零钱也花不出去的痛苦,罗马尼亚第一趟公交就是是以如此尴尬的情形开启了,这个车内线路牌又让我想起了BPT的,真的是从侧面也能看得很清楚!
这种四代脸的索拉瑞斯12米纯电单机已经开始在城区跑起来了,除了44路以外好多线路上都能看到这款车的身影,上面的受电弓可以快充,下面还配有慢充口。
达契亚留给国人的印象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出租车,当时街面上除了拉达之外最多的就是达契亚和波罗乃兹了,现在罗马尼亚街头还能看到许多这样的老车,但是街边的老车数量确实没有两年前去过的布达佩斯多。
街面上的老公交车,应该属于旅游公司。
罗马尼亚更多的是以汽车和无轨电车为主,有轨电车总共不过2-3条线路,并且大多在老城区外围游走。
克卢日-那波卡的老城区,可以说很小,也就方圆几公里的范围。
坐公交车没多长时间就到了新城,然后就是野狗遍地杂草丛生,整体比较破败不堪的乡村了。
老雷诺玛格农,它们的卡车牵引车都是一水的4X2,而且二手卡车可以说是相当的盛行。
有一辆达契亚,涂装也特别的社会主义。
圣诞节的老城区,跟中国的春节一样,大街上只有公交车作伴,绝对是公交迷拍公交的最佳时机。
不亏为吸血鬼之城,每天早上此情此景都会重现。
破旧的火车也是罗马尼亚的一大标识,跟中国比简直就是没有任何比的必要。
还有另类到极点的吉普赛人,据说罗马尼亚在欧洲口碑差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群体吧。
公交车上的另一面,圣诞节期间似乎只有这些人还游荡在公交车上。
经典的老式罗马尼亚DAC四门电车,90年代国内的许多老车也有过这种曲面的前围挡造型设计,由于有野狗,也并没有靠近,这是我在这座城市见到过最老的一辆。
罗马尼亚电保里面刚刚交付还没有上路的索拉瑞斯18米四代四门电车,老的法系二手电车退役只会越来越近。
家乐福一角带中置轴发电车的setra双层大巴,相当的拉风。
在罗马尼亚度过了圣诞季的五天时光之后,回到了公交系统罢工高潮的法国巴黎,涂装不一样的IVECO绝对会让你耳目一新,摇身一变的高大上起来。
公交系统也几乎停摆,即便运行的公交车也不一定能按照大屏幕的时间表出现在你的视野。即便前往著名景点的公交车,来了也趟趟爆满很难上去。
凯旋门的香榭丽舍大街,尤其早间时段,绝对是拍各式各色团体旅游大巴的绝佳机位。
虽然大街上可以看到国人品牌摩拜单车,但却并不是公交系统大罢工下的代步主流。
更多是这种更加便携的两轮滑板车,成为了当地市民和游客的最爱。
非亚特新老500在巴黎市区都很多。
新菲亚特500更加常见,纯电版的第三代菲亚特500e今年已经上市。
这是最后一天凌晨坐夜班公交N16去机场的车内情景,巴黎的夜班车和北京夜班车一样,和日班车相比又是另一番不一样的情景。
回戴高乐机场选择了巴黎戴高乐机场线的头班车,MAN 18米大通道。
18米大通道在清晨的巴黎高速公路,以最高90km/h的时速彪起来的感觉,似乎又让我回到了十几年前345支的八达岭高速。
CDG的2线18米大通道摆渡车也值得体验,什么时候首都机场或者大兴机场能用上18米呢,恐怕也只是奢求吧。
最后以摆渡线的奔驰18米作为这篇随笔的终结,如果有时间,我也会给大家带来更为详细的老车车型和线路运转方面的文章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