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无罪,挤爆有理:我们中国人,究竟该如何行走于这拥挤的人间

2020-01-18     知泰国

生活在他乡的中国人,心中常有着纠结。

我们满怀自豪地,看着这个国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却又隐隐不安地,担心人满为患的同胞惊扰了这个敏感的国度。

我们愤恨于听到本地人口中“中国人排山倒海”的牢骚,转过头来却也喜欢对同胞们汹涌的人海,转述这个国度小肚鸡肠的忧虑。

我们讨厌被人嫌弃,却也忍不住嫌弃自己。

我们很想劝说同族的弟兄,放弃那种斯文扫地的拥挤;却也在照镜子时轻声地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去质疑你的族人“拥挤的权利”?

前一段时间,中国人挤爆了曼谷的龙莲寺,激起了泰国华人圈内部的吐槽与争吵。

很多人的矛头,指向“化太岁”的微商。

而实际上,龙莲寺的挤爆,本质上还是一场中国式的爆买。微商代购们只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跑腿者,他们固然激化和放大了这种并不扭曲的需求,但归根到底,造成短缺的,还是中国买家过度旺盛的需求。

更早之前,中国人还买断过很多东西。

在泰国,我们买断了那种奇香恶臭的水果,让本地人为了他们那种特别的嗜好,而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银两。

我们经年累月地买断着全世界的奶粉,让许多国家出现了原本计划经济时代才会出现的,市场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奶粉限购”奇观。

不管是僻静的海湾,秀美的山峰,古老的城墙,灵验的寺庙,多长了几棵樱花树的大学,可以望见敌军碉堡的岛屿,当红歌手投递过信笺的邮筒——反正随便一个什么鬼地方,只要被中国游客“发现”了,便会立刻变成晚间8点钟的万达广场,春节期间的广州火车站。

不管是奶粉、马桶盖、犀牛角、紫檀木、东南亚山寨寺庙的护身符、初出茅庐的饮料、重振雄风的药物,以及抹在女人脸上据说便可永葆青春的成分不明的化学品——反正随便一个什么东西,只要被中国人“邂逅了”,便会立刻被神奇的力量席卷一空。

在世界的任意一个角落,任意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种东西。

一旦被我们发现,便会被人海淹没;一旦被我们喜爱,便会被我们抢购一空。

被我们看上的东西,一般都不够我们塞牙缝。

如果这种东西,是可以无限再生的工业制成品,要多少,就能生产,那么情况还好一些。

但是,如果被我们看上的东西,是种植面积有限的农作物、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场地面积有限的旅游景点,那么,结局就是一货难求的短缺,寸步难行的拥挤。

没办法,人太多了。

人一旦多起来,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欲求,都会汇聚成吞食天地的洪流。让那些对“数量的力量”一无所知的外国人,目瞪口呆,瑟瑟发抖。

批评这种“洪流式消费”很容易。

消解和质问这种批评,同样很简单——中国人,凭什么就不可以?

是啊,凭什么呢?

我也是一个中国人。

当穷奢极欲的西方世界,批评中国“碳排放超标”,说些什么“中国人多吃一片肉,亚马逊就少一棵树”之类的屁话时,我也忍不住想要抽他鸭的。

就准你洋鬼子一日三餐啃牛排,不准我们中国人每天早上喝牛奶?

我们中国人不是人?

当我和我的泰国朋友在一起吃饭,突然听泰国人说道:“我家那边有个地方特好玩,佛祖保佑,那地方千万不要被中国人发现……”

我心中的第一反应,不是对泰国人的羞赧。

而是不动声色的愤怒。

你那什么鬼地方,就这么金贵?

就你能去,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去?

要是高加索人种的白皮大妈跑到你那破沙滩上晒太阳,只怕您欢迎还来不及吧。

得咧,不去就不去,谁稀罕似的,八抬大轿请我,我都懒得去。

“龙莲寺”的例子太过极端,那涉及到对宗教信仰过度的商业化消费,以及“云端拜佛”本身过于稀疏的信仰诚意。

但是,中国人购买泰国的榴莲,是一种应当被抵制的罪过吗?

中国人出于仰慕与钟爱,对一个国家旅游资源的合法消费,是一种值得被声讨的掠夺吗?

在不考虑生态保护和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往外国的某条大街上多放几个中国游客,难道就这么妨碍旁人宁静致远的双眼吗?

整体的失衡,并不能在伦理上遮盖个体之间的平等。你们看到的是中国人排山倒海的人潮,而对于这人潮中每一个单独的中国个体而言,这难道原本不就是一场你情我愿的出游和购买吗?

是啊,凭什么,中国人就不行呢?

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终究也是中国人。

我们经常会凭借自己在信息上的优势,对中国同胞转述外国人的想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乐意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去审视和批判中国人。

我们绝不会在批判的同时,忘却我们自身的身份,不会因为对族人偶尔的吐槽而将自己超脱于我们的族人之上——有些人会这样做,但是我们不会。

我们深知,在别人眼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外人眼中“人山人海的黄色雪崩”中,不可分割的一片黄雪花。

扎堆,抢购,人多钱傻,席卷一方天地,惊诧四方友邦——这样的我们,是对的吗?

依旧是不对,或者说,没有价值的。

但是这种“不对”,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没有这样的资格,去将这个世界的美好分一杯羹;而是过分的集中和拥挤,会影响我们自身对这个世界的“用户体验”。

扎堆,是一种人性,不是中国人的独享。珠穆朗玛峰上,遍地死尸,满山粪便,依旧每年大排长队,络绎不绝。

但是,在世界各民族的比较之中,中国人的确属于“比较能够自己给自己找罪受”的民族。

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旅游不是一种休闲,消费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竞争,一场盛大的主题竞赛单元,和争抢排位的炫耀性游戏。

不是“我得到了,我开心”

而更像是“我让别人看到我得到了,我真牛”

是啦,竞争是人类快乐的源泉之一,稀缺是东西值钱的根本——尤其对于狼性十足,战意正旺的当代中国人而言,更是如此。

但是,其实这也挺难受的。

本来,旅游度假,就是图个乐呵,放松一下,你非要把它搞成一项需要达成的成就,一种需要努力的任务,这或许很牛,但是多累啊。

咱们中国人,平常工作日里,996地拳打脚踢;好不容易有点空闲,还要脚踢拳打,于人山人海中争抢那朋友圈里的风光一瞬,想想都让人觉得疲惫。

咱们又不是个个都是珠穆朗玛“攀登者”,搞这么高难度,干什么呢?

避开人海,找个僻静的,自己喜欢的地方待着,多舒坦。

避开爆款,找个平凡的,自己容易弄到的东西用着,就挺好。

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其实我所要说的,只是如此。

在泰国,我们看到许多中国同胞,聚集于一处,争相于一物,到头来搞得焦头烂额,这种感觉让人觉得既可爱,又疲惫。

大多数一货难求的爆款,都是营销策划吹牛叉的结果;大多数“一生必须去一次”、“不去看一眼等于白来一趟XX”的胜地,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

别扎堆,不是为了让泰国人别受到我们的惊吓,而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少受点累,少吃些苦,少交一些没必要的智商税。

人生苦短,假期难得,银子难赚,就不要在另一个国家制造人山人海,把自己难得私享的光阴,浪费在比上班挤地铁还让人疲惫的争夺与竞赛之中了。

光是看着,就很累啊。

(文/岳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oXlxG8BUMKGWtVOBH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