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行走西青,近代中国历史看天津

2019-10-23   乐途旅游网

提到近代百来年的历史,特别是从1840年以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百年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段屈辱的时光。这100年,虽然表面上看似是一种沉沦,其实也潜藏着新生的力量。这100年,不仅有饿殍遍野、兵荒马乱的景象,但其中也不乏众多夺目的闪光点,散落在中国的各个角落。而这些闪光处,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见证着动荡的繁华。

有人会说像这样的地方应该是上海。但却不知在近代历史中最繁华的三座城市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地方,可谓是当时的人间天堂。那么我们不妨来聊聊在中国正整体处于晦暗底色的大背景下,天津是如何闪光的?清前期的天津不过是一个以漕、海、渔、盐为支柱的卫所型军事驻地。直至雍正朝,天津才开始设府辖县。得到政府重视的天津吸引了许多山东、山西及江南移民来此定居。

杨柳青的宅院·不一样的晚清

杨柳青的石家就是其中代表。乾隆年间,石家开始落户杨柳青,历经三代经营,人丁兴旺,家大业大。与此同时,富足的生活也令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那时的杨柳青“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街上的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的画样层叠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成为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如今我们依旧能从熟悉的《莲年有余》那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脸上,窥见曾经的祥和富裕。

走进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尘封的历史画卷就此展开。你可以戴上VR设备坐在乌篷船上畅游运河欣赏两岸风光,穿越回到清代中期的杨柳青。再深入展厅的实景陈列区,看看那时热闹的年节、庙会的法鼓、百姓的婚嫁......还可以买上一杯锦鲤吧的文创咖啡,亲自拓印一幅经典的年画,开启你的艺术创作新体验!

从1840年西方列强从海上敲开了国门。天津的政治地位与战略意义一跃而升,成为了北京的门户与屏障,更成为了国内与国际政治博弈的角力场。道光年间,石家遵照遗嘱分家,各立堂名。至清末,仅剩石元仕的尊美堂依旧兴旺。他不仅注重家产积累,更善于扩大政治势力,结交权贵。

1900年,正逢八国联军入侵的乱世。石元仕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因其带头出资办“支应局”,稳定一方帮扶乡邻有功而得到李鸿章的赏识,更被慈禧太后召见。老佛爷还赏给他一个四品卿衔。石家一时名重津门,成为清末当之无愧的天津八大家之一。怎奈时局动荡,权利的交替如走马灯一般,年迈的石元仕与他一手缔造的石家辉煌,也在民国初年一起走到了尽头。

他的宅邸,曾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称石家大院,于光绪年间兴建入住,直到1923年石家负债迁走,历经前后近50年不断扩建,极尽民居之奢华。独具北方特色的采暖设施,精致宏大的寿宴戏楼,就连府内保镖、私人塾师、账房先生的住处都十分妥帖。最令人赞叹的是府中风格各异的三道门,无论是垂花门还是西洋门都诉说着当年石家的繁华。

与石家的“攀龙附凤”不同,他的邻居安家则是“脚踏实地”开创出一番事业的。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一系列洋务派领军者,开始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融入到发展当中。他们建工厂、办学校、造轮船,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救国图强。这也使深受洋务思想影响的天津普通人找到了目标与意义。

天津杨柳青安家大院的主人安文忠,被称为杨柳青“ 赶大营”第一人。他带动了“民助军需”,支援清军左宗棠部远征新疆。自十六岁起就随军西行万里,途经一百五十三站,肩挑扁担为官兵提供日用品。他追随左宗棠从天津到新疆,带领着一众杨柳青人,横跨中国,将战略物资运抵前线。并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也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正是这样看似不起眼的普通人,却在那个时代,凭借独到的眼光与实干的精神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们从勤劳勇敢的传统东方文化中走来,更享受着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时尚与舒适。他们将自己所见的西方家居环境融入到自己的中式宅院生活之中。他们很可能是第一批在晚清社会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普通中国人。或许,不论在哪个时代,只要你走出去,你都可以有机会改变自己,抑或改变世界。

社会山的街巷·非一般的民国

当西式的居住环境引入,中国的上流社会开始将它们应用于自己的日常。从古代传统的架子床,再到代表着近代文明的柔软床垫,人们的睡眠环境一直在改变。直到今天,我们更可以享受到零压力的睡眠系统。置身于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的零压力套房中,正如躺在云朵之上一般轻盈。闭上眼睛祝好梦,邂逅来日的民国倩影。

民国的天津比起晚清来更是热闹。无论是满清遗老遗少,还是下野的军阀,都纷纷来到天津做起了寓公。天津如同一场漩涡,各方势力在此,或角逐着,或裹挟着。也正是因为这场漩涡的强大吸引力,使得当时众多的社会精英聚集于此。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民国时代的文人学者了。曹禺、梁启超、李叔同,他们都曾以天津为家,并在此留下他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你很难想象,张爱玲也是其中的一员。

穿越百年,行走西青,近代中国历史看天津

天津对于张爱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张爱玲曾言自己印象中的第一个家就是在天津。张爱玲虽出生在上海,但她的2-8岁,她的童年,这段人生中重要的时期,却是在天津度过的。她爱天津的租界洋房;更爱起士林的西餐舞曲;“最是喜欢去日租界大罗天游艺场,那儿有台球、套圈、杂耍、戏法、说书,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这里,多元、开放、自由的城市氛围,也塑造了张爱玲这般天才的“古怪”性格。

无论女子多么富有才情,但终究逃不过世人对她们以情感婚姻为着眼点的评判。她们丰富且纠葛的情感故事是人们的谈资,同时也是他们自己的创作源泉。在那样一个时代,民国文人留下了太多细腻的文字,供后人细细揣摩其中人生的意味。在社会山街巷中的民国物语博物馆里,收集了众多这样的句子。林徽因说:“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徐志摩回:“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穿越百年,行走西青,近代中国历史看天津

似乎无奈于现实的动荡,人们只好去追寻精神上的安稳。或者说,被爱的需求对于他们而言会更加强烈。当外部世界无法给予自身最基本的保障,自然更需要他人给予我们的安全感。此时此刻,你眼眸里的民国不再是一方充斥着战争、贫困、动荡的土地,更像是一处渲染着浪漫情爱却又满是陷阱的猎场。在杨柳青的宅院里,在社会山的展馆里,一眼望尽百年天津。游走大美西青,找寻不一样的晚清,遇见非一般的民国。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杨柳青古镇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驴来驴去 发布: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