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一生,他几乎都是在与倭寇作战,他所率领的“俞家军”极具战斗力,有时倭寇只要听见他的旗号就能被吓跑,当时他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两人一同为明朝扫平了倭寇之患。作为一名军事家,他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还著有《兵法发微》、《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著作,他还写了一本武术作品《剑经》,后人把俞大猷生平所作的诗词等著作编汇成《正气堂集》
俞大猷挑战少林寺
名震少林:俞大猷自幼勤奋好学,他曾向多名武术名家学习剑术,而他本人悟性极高,加之勤奋刻苦,武艺方面大有所成,尤其是在剑术和棍棒方面,同一时期的更是无人匹敌。
话说有次他途经少林寺,因为听说少林武僧功夫高强,于是上了少林寺去找他们请教比试,少林寺派了几十位少林武僧和俞大猷交手,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少林武僧全部落败,竟无一人能够打败俞大猷!这让俞大猷不由得感慨“这帮和尚把祖上的东西都给丢了”。
俞大猷传艺少林
眼看自己不是俞大猷的对手,少林寺表示他们也很无奈,不过他们倒也还算谦虚,派了两个和尚跟到俞大猷军营里向他学习武艺,学成归来后,又把俞大猷的功夫教给了其他少林僧人,正因如此,少林寺此后才有了俞派少林功夫,主要包括棍法、拳法和一些其他功法。之后少林寺又派出百名僧兵,跟随俞大猷到前线打倭寇。
结尾简述:在大部分的武侠小说中,少林寺都是天下武学正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誉,能够击败少林寺高手已经实属不易了,可俞大猷不光打败了他们,还成为了他们的师父!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俞大猷武艺高强,又能够做到为国为民,可谓是真真正正的武学宗师、侠之大者!
我怀疑金庸描写鸠摩智,何足道这些来少林寺踢馆的段落是抄袭俞大猷增加虐少林寺僧人改编的。传统武学对上沙场拼杀出来的军中武学就是找虐的,所以徐晓冬也就敢找传武的那些软脚蟹,他不敢找有实战的那些连武术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