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Y
7月23日,网络盛传一张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的截图,截图显示:
1、华为已制定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制方案: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起,其中最高的达到了201万。
2、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 明年这一目标会扩大到200- 300 名。
什么样的“天才少年”能够一毕业就拿到年薪百万?
看看8位顶尖“天才”少年的学历背景,均属高等学府的博士生,并且都有着不错的履历。
有网友评论调侃说:“华为要不起我这样的人,因为我是本科毕业。”
虽然是调侃,但不得不反应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学历、知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华为的这一举动,彻底打碎了“读书无用论”。
因为,知识不仅能改变命运,还能改变薪资!
不是“知识无用”,而是你的知识无用!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衍生出很多的工种和职业,如农村直播网红、农村土特产电商、自媒体等等。
加上社会发飞速发展,更之出现了拆二代、富二代等等一夜暴富的特例。
还有的人即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要努力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社会给很多人太多无限的可能,所以造成部分群体这样的理解和认知,“读书无用,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是的,知识未必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好的途径。
但是,如果你在拥有一份职业的基础上,插上“知识”这对翅膀,是否会跑得更快、飞得更高呢?
刘媛媛,一个出生农村,凭借个人努力学习考上北大的才女,大家熟知她应该是通过《超级演说家》的舞台。
特别清晰记得她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有没有门。”
在如此低起点的成长环境下,刘媛媛却实现了人生的三次逆风翻盘:
她依靠的是什么?广阔的人脉资源?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从天而降的运气?...
如果一定要说她是幸运的,那这份幸运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刘媛媛,她在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大考中发挥失常,与北大擦肩而过,但最后用6个月的时间复习,时隔4年才圆梦,终于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也才有机会参加《超级演说家》,让鲁豫、乐嘉、以及大众认识了她,所以她是幸运的。
在《超级演说家》的节目里,毫无演讲经验的她,花了3天的时间反复琢磨和总结演讲的方法和规律,并依赖出色的演讲内容和技巧打动了评委,所以她也是幸运的。
24岁,研究生毕业后的她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创办了自己的传媒公司,从策划活动、项目运营、对接客户、培训新人......很快就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所以她更是幸运的。
但是,这些幸运的背后,都离开不了两字个:知识。
正是插上了知识这双翅膀,才把她变成了从大山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知识不仅改变了刘媛媛的命运,改变了薪资,更是给她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小孩儿,每七年再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儿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儿,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
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依靠知识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2016年5月,来自湖南农村的大学生何江成为了网络红人。
因为他是哈佛毕业典礼登台演讲的首位大陆学生,与他同台演讲的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
和很多寒门子弟一样,因为身处贫困的农村,他并没有见过大城市的样子,第一次走出农村还是考上县城高中。
那个时候他说话会带有乡土口音,为了改掉乡土口音,他努力地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发音。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他买《乱世佳人》的英文版来阅读,并在书的空白页写满了标注。
老师常常会以他为例,跟其他同学讲“笨鸟先飞”的道理。
和刘媛媛一样,何江同样也经历了三次人生的逆袭:
同时,在2017年,他还成功入围福布斯医疗健康领域30位30岁以下领军人物名单。并入选世界顶级智库阿斯彭研究院(Aspen Institute)阿斯彭思想界聚焦健康学者。
何江正是众多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优秀学子的代表之一,他的身上闪现着自信和博学的光芒。
知识改变了何江的命运,何江也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世界。
在他的演讲中,他提及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当一个人的命运被改变的时候,随之他也可以改变世界。而何江想做的正是想将先进的科技技术带到世界各个角落,造福于人类。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知识和学历的高低显得特别的重要。
无论是为了满足工作需求,还是提升自己个人文化水平,知识的积累、学历证书都能充分地说明一切。
绝大数情况下来说,知识和学历往往是挂钩的。在国内互联网科技大佬中,高学历的人才还是占大部分。
相信大家还记得2017年的乌镇的饭局,饭局上聚齐了各大厂的大佬们,哪一个不是身出名校、身家千万。
但那场饭局唯独少了马云,有网友调侃的说:“虽然实力够了,但差的是一纸学历。”当然,这只是调侃的说法。马云深厚的英语功底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听不见的故事之处,还有很多像刘媛媛和何江这样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
或许在你的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也或许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知识未必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好的途径。
知识必须转换为能力才能改变命运!
无论是华为的“天价”薪酬的应届毕业博士生,还是何江的高学历背景,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积淀知识的过程,提升学历的过程。
实质上,还没有看到他们展现工作能力的过程。
有网友针对华为的“天价”薪酬就提出了质疑,他们只是应届毕业生,还不能看出工作能力的如何,就开出天价,不值这个价。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学历、没能力”等于白搭。
职场中,决定薪资高低的关键因素除了学历,还有实际的工作能力。
高学历是入门和晋升的第一步,是一个敲门砖,是基础门槛。高学历可以帮助你进入到一个好的平台,可以帮助你层层高升。
但是,进入平台以后更重要的是看中个人的工作能力,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但一样能取得不俗的成就。
职场中,很多工作能力是在学校学不到的,比如工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应酬交往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所以,如何将知识转化成为工作能力才是职场人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了思路,也就没有了出路。
在充满危机与冒险的当下,我们缺乏的不是学习知识的技巧,而是揭发事务本质的动力和好奇心,缺少怀疑一切的心态和对固有模式的怠惰,缺少的更是高手的思维方式。
在校学习的知识大家只要用功一点谁都会,但是进入职场后,不仅仅依靠的勤奋,比的更是思考力。
很多人喜欢埋头苦干,却从不思考,或者说从不深度思考。职场中,我们不仅要卖力地工作,更要巧妙地工作。
用脑去想,用心去做,更有技巧,才能更有深度地工作。
什么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刘未鹏在他的《暗时间》一书中写道,“看一个问题的解法,必然要看其解法所诞生的过程,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否则这个解法就只是一个问题的解法,记住了也无法推广。”
而相反,如果我们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能提炼出更具一般性的解决思路与原则,这种思路和原则就可以被迁移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
看到一件事只想到一件事,看到一个问题只想到一个问题,而不是发现背后隐藏的规律,这样的人显然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深度的思考呢?
1、 多问自己几个“why”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让我们无限的探究下去,从而帮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
所以,深度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发问,而且常常不是只问一个问题就结束,而是持续的问下去。
比如:当你要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你可以先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然后再一层一层地问下去,直到找到答案。
2、 保持持续性和开放性
对于复杂问题,我们往往无法在一次深度思考中完成。
相反,我们需要在思考中不断地接纳各种输入,包括自己的阅历、阅读以及与人的交流,然后再思考,再接纳输入,直到最后洞察本质。
修炼我们的内在人格的稳定性,就是对开放性的最好支持。
我们常说,当你进入职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忘记你的学历,从头开始学。
多去接触优秀的人,多向身边的厉害的高手学习, 把他们作为标杆。
看看他们是怎么做事的?怎么做事的?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提高?等等。
向高手学习,多和高手交流,可以让你快速进入职场,并为你提供一些捷径,少走弯路。
一个人过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还是行业内的专家,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应该都是毋庸置疑的。
日常工作中,多看看领导是怎么和领导相处的?怎么和汇报工作的?
平常遇到了问题,他们是是如何解决的?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他们的思路是什么?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等等。
把他们当成自己奋斗目标的标杆人物,一定会学习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在不知不觉把自己的人生高度拔一个层次,至少比原来的你高了一个层次。
把高手人物当做你的标杆,多向他们学习、交流,最终获得的就是个人的成长和野心,才能帮助你达到未来的职业目标高度。
柳传志说:“在这些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长中,“复盘”是最令我受益的工具之一。”
通过有技巧的反思和总结,可以找到当时做决定的根据,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本质,找到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适用的经验和规律。
无论从事哪个工作,都要有复盘的能力。
无论事情做成了还是没做成,超强的复盘能力可以让人从中快速积累经验,让自己跑的更快。
简单说来,复盘可以达到的效果有这两条:
那么,做好复盘有比较高效、实用的方法是什么呢?
陈中在《复盘》一书中提出了“ GRAI 复盘法”,这个复盘法有4个步骤:
可以按照这4个步骤和顺序,完成一次简单的复盘。
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常常有复盘的行为。如写日报、周报、月报,都是一次简单的复盘。
通过每日、每周的反思、迭代,可以不断提升个人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职场成长的基础技能。通过复盘,不但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经验转化为能力,让自己跑的更快。
复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事件真实的样子。很多人因为偷懒或者不愿面对真实情况,所以不去复盘。
雷军曾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换句话说,做好复盘就是有技巧的战略勤奋。
华为公司表示,要想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是核心动力。
而创新就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人才,有顶尖人才充分发挥才智的组织土壤,今后逐年增加顶尖人才,以调整公司队伍的作战能力结构。
可见,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企业角度来看,顶尖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无论是这8位博士生,刘媛媛、何江,还是互联网大佬们,他们都是享受了“知识”带给他们的福利,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还改变了他们薪资。
要相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亏待有知识的人。
-END-
作者:小Y,国家职业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具有8年项目管理经验、4年企业培训经验的职场宝妈。专注职场领域,实现个人成长。
欢迎关注:小Y叹职场,你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