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清晨煮粥忙,炊烟风散万家香。”儿时的记忆中,一进入腊月天,日子似乎过的比以往都要快,年关越来越近了,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了,人们都在东奔西跑的忙碌着,不少人已经开始为过年做着准备。
长大了,那种感觉还在么?腊八腊八,冻掉下巴,那碗暖身又暖心的腊八粥,勾起多少甜蜜记忆。
那么,为什么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呢?
腊八节除了喝腊八粥还有哪些习俗呢?
今天就让玉环旅游君
跟大家好好聊聊
关于腊八的那些事儿~
腊八节的起源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把冬季祭祀神灵、祖先称为“大腊”,举行冬祀日子被称为“腊日”。慢慢的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作为“腊日”逐渐被确定下来,成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的习俗
说起腊八节的习俗,很多人首先想到腊八粥。其实除了腊八粥,腊八节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1、腊八粥
腊八粥,起源于古代腊祭,用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礼记·郊特牲》:“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有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有所不同。
2、腊八蒜
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
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类的容器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于阴冷处保存。
泡在醋中的蒜会慢慢变绿,最后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
3、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是安徽省黟县腊八节的民间小吃。明清时期,每年腊月,勤俭创业的徽商都烧制“腊八豆腐”,外出经商时可以吃一年。腊八豆腐用小黄豆做成豆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及配料,在温和太阳下烤晒而成,使盐分慢慢吸收。
4、腊八面
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称“腊八面”。将豆类和多种蔬菜,以及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木耳等调成汤面,同面条同煮,营养丰富,十分美味。
5、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的传统食品之一,有数百年历史。腊八豆以黄豆、花椒、盐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异常鲜美,深受百姓喜爱。
6、腊八饭
宁夏、河南等地的腊八节习俗是吃腊八饭。用八种以上的谷物干果,制作腊八饭,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硕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7、腊八冰
民间有“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的说法。腊八前一天,人们用钢盆舀水结冰,到了腊八节将冰脱盆,并敲成碎块。据说腊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样吃,都不会拉肚子。
8、腊祭
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被蒙上神佛色彩,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成为腊八节的主要活动,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等。
借这一碗香甜的腊八粥
祝您新年诸事“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