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装权谋大剧《庆余年》谈李白的悲凉一生,结局感人

2019-12-30   燕子的涛宝


最近,《庆余年》的热播,让大家狠狠的过了一把追剧瘾。跟以往的穿越剧不同,它增添了许多文化色彩,不仅融入了大量《红楼梦》的元素,更以斗诗的形式展示了许多我们熟知的古诗。

男主角范闲以李白的《将进酒》打头,一口气背下一百多首古诗可谓是大方异彩,狠狠地火了一把,不但让北齐文学大家庄墨韩先生气的当场吐血,同时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我又再一次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以及文学精神。

范闲在剧中背诗就如庄墨韩先生所说“要不是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意境?”


就以李白来说,李白(701——762),相传李白母亲在生他之时梦见了太白金星下凡,所以取名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其诗风豪放,语言自然接地气,音律和谐多变。他游历祖国山水风光,善于从民歌,自然中去寻找素材,构成其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形自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度。

李白的一生传奇而坎坷,可以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建功立业的抱负上,渴望能够得到朝廷重用。也曾梦想着能够与朝廷官员一起谈笑风生。无奈个性使然,加上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导致他在仕途几乎没有什么大得成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倒成就了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诗人。

李白现存的诗歌就达900多首,题材主旨多样,其主题包括“认识自我,远大抱负,激情,想象,豪侠,理想,奋发”等等。主旨包含了大量的政治抒情,怀才不遇等等。所以李白也写下了许多酣畅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心中的忧愁,就如《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受吴筠举荐,应诏入宫,共事与翰林,此时的李白年轻气盛,满腔热血。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却早已失去了励精图治的锐气,满足于现状,泡泡温泉,听听歌舞足矣。
他同时希望李白做一个吟风弄月,粉丝太平的文学侍从。写上一些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并没有在政治上受到重用的李白仰天长叹,吟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大志无法得以实现,性格放荡不羁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最终遭到排挤被赐金放还(赏赐金银放回原籍)。

此后的李白又开启了旅游模式,享受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因受到好友岺勋邀请,与另一好友元丹丘一起到颍阳山居做客,三人把酒言欢,李白联想到自己仕途不顺,写下了这首《将进酒》来表达心中不平之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诗中我们感受到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的愁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腔愁绪无处释放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是我们从诗中却看到了一种乐观豁达的气势。

酒,是他反抗社会不公的力量来源,有了酒,就有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但是反过来看,酒也是一种自我麻醉的选择,使他沉迷其中放弃正面的反抗。这些看似矛盾的表现无不体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理想破灭的原因是黑暗的专制的封建社会造成的,诗人以一己之力是没有可能改变的,只有把满腔激愤化做豪迈放肆的实际行为。通过看似癫狂的行为来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怀才不遇的失落伤感,却又不乏乐观、通达的情怀。通过“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情绪表达,洋溢出豪情逸兴的感染力,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爱酒,酒给了他一个不屈的灵魂留下了“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不朽盛赞。杜甫以一首“李白斗酒诗白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将李白形容了个淋漓尽致。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始终没有放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晚年还应邀入了李璘幕府,本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李璘与肃宗发生冲突,李璘兵败身亡。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幸而遇到大赦返回,直到61岁时,李白还是希望入幕,却因病未折回。“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一代“诗仙”就这样在孤独寂寞中飘然而去,留下了深深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