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孟老师说她在追的《无主之城》题材在国产剧里很少见。故事设定很有意思:一辆观光火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意外”,驶入了一座废弃了二十多年的荒岛,火车上的乘务员和一百多名游客都被困在这座孤岛之上,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火车上的乘客并不都是单纯的游客,有小偷、神秘的商人、电台记者、曾经的刑警等等,他们各怀心事踏上了这列火车,谁知却成了被观察的“小白鼠”。踏上荒岛后,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时刻监控着,神出鬼没的嗜血蝙蝠,被感染后发狂的病人……随时随地有可能出现的危险让暴动一触即发,一场人性的考验缓缓拉开帷幕。
其实孤岛求生题材在国外并不鲜见,但孤陋寡闻如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国产剧,带着疑问点进去,基本没有失望,甚至还有小惊喜。其中让我最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杜淳,他扮演的男主角罗燃是一个脸上有疤心中有伤的离职刑警。
但不同于他在《维和步兵营》里干净利落、英姿飒爽的维和警察,这次他的警察形象是一个糙汉子,身形精瘦,发须凌乱。背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双肩包,比“犀利哥”体面不了多少。
据说为了这个角色杜淳足足瘦了16斤,都有点脱相了,以至于不断有弹幕惊叹没认出来是他。
除了外形脱胎换骨,杜淳的演技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质感。作为男主角他在这部剧中其实台词并不密,大多数时候他都不苟言笑,眉头紧锁,一边默默观察周围的情况,并不时用余光盯牢自己的“嫌疑人”。
看似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眼神里带着一丝凶神恶煞,比真正的反派——刘奕君扮演的神秘商人更像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然而他其实是带领大家逃出生天的救星。这种超级英雄的角色并不好演,没有反派的复杂和反转。
高光戏份的是罗燃被咬中的那场戏,感染的痛苦,内心的挣扎,和对亡妻的思念与悔恨,其实是很容易演过头的,变成毫无层次的大吼大叫。杜淳处理的方式比较细腻,情绪层层递进,紧咬的牙关和脖颈上暴起的青筋显示出他正在拼尽全力对抗极度的痛苦,并努力用残存的最后一丝理智催促身边人快走。
在《无主之城》里,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杜淳。
印象中从前的杜淳身上一直有一种根正苗红的朴实感,接演的也都是一些伟光正的绝对正面角色。
《走西口》里始终恪守“仁、义、礼、智、信”的祖训,最终投身革命的田青:
《敌营十八年》里机警过人,胆略非凡的中共秘密党员江波:
年轻时脸上略有些肉的杜淳几乎就是“红色小生”的代言人,所有人都叛变了他也会坚守信仰的那种“高、大、全”正面人物。
后来他又演了一系列大同小异的现代剧,诠释的角色有阳光暖男、经济适用男、“三好丈夫”等等,概括起来就是丈母娘心中最理想的好女婿。
哪怕是像《北京青年》里的“小混混”何北,也在生活的洗礼下最终走上了正途,通过不断奋斗得到了父亲的理解和认可。
杜淳跟何北还真有一点相似之处,别人都不看好的事情他一定要干。
比如他其实早就演腻了“好人”,很想突破自己挑战反派。于是在制片人、电视台台长和父亲都认为不合适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出演了新版《水浒传》里的西门庆。
有意思的是演武松的是有一双“花眼”的陈龙,他们两个人对调一下角色也完全成立。
这一版西门庆杜淳下了很多心思,虽然做不到令所有观众满意,但也算是颠覆了自己的形象,打开了戏路。
从此杜淳不光能演成熟稳重的正面人物,亦正亦邪和奸猾的反派都能诠释出味道。
其实杜淳也“走偏”过,他自己都坦诚有些戏他自己都看不下去。
不是每个演员都有足够的话语权能随意挑选自己适合的角色,大部分演员只有被挑选的份。市场上流行什么,观众爱看什么,你就得演什么。
所以女演员的焦虑男演员一样有,只是稍微晚一点,三十多岁以后才开始焦虑得赶紧转型了。但转型千万不能盲目,都想着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但如果没看清楚,万一跳出去跳坑里了怎么办?杜淳就被坑过,毁戏又毁人,让他差点认不清自己。
好在他及时出坑,在自己曝光量最高的那一年选择放缓脚步,用两年时间沉淀下来,通过旅行、读书和疯狂健身把以前的杜淳“打碎”了。天时地利人和,他准备好了,也正好等来了《无主之城》这个剧本。
为了塑造角色杜淳遭了不少罪,最后呈现的效果还不错。
《无主之城》这种冷门剧注定不会像谈恋爱的剧那样受众广阔,也不会让收入上一个台阶,但对演员来说不失为转型机会。对此杜淳心里很清楚并且早有笃定的计划:他就是要给自己贴标签,以后所有“忧郁硬汉”类型的角色只要一出现,制片人和导演就能第一个想到他。
是的,眼看着跟他同时代的小生,但凡转型成功的,都是洗刷了“油腻”,脱去稚气和“奶”气,走上了“硬汉”这条虽然艰难,一旦成功就能将口碑和观众缘一举包揽的道路。
转型这条路,对于男演员来说,是一场硬仗,必须硬着头皮扛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