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发展,肉鸡笼养也是日益增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比如上下笼温差,鸡舍高度呀,夏季炎热怎么进行降温和通风呀,冬季寒冷怎么做到既保证鸡舍温度而鸡还不会受凉等等问题……今天,木易给大家总结下笼养肉鸡的全方位管理技巧,全是干货哟!
1、缩小温差。
解读:这里所说的温差,指棚舍内不同层高的垂直温差,分群前上下两层笼之间的温差一般在1℃左右,冬天时甚至可达到2℃以上,因此分群前,舍内温度至少提升2℃以上。
另外,分群后6小时内,应根据鸡群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舍温。(要求:两层笼之间的温差控制在1度以内,这是硬指标)否则很麻烦。
2、(分群前)控料但一定不能控水。
解读:为啥要控料呢?诸如人吃饱后,是不能够进行剧烈运动的,要休息1小时左右,对于鸡来讲也是一样的。
另外,不能控水。也主要是考虑分群时间过长,一旦控水对鸡会造成的更大应激。分群时饿一点不要紧,但会渴死鸡的。(尤其夏季)
3、灯光调暗。
解读:将灯光调暗,防止分群时鸡只过于兴奋,同时应适当给点电解多维或VC,提高抗应激能力。
4、分群后,要匀鸡。
解读:由于饲养过程中,会出现死淘,导致不同笼子肉鸡的数量不均匀,因此需要匀鸡,避免采食不均匀,影响生长。(细节:分群尽量保证下层笼鸡数量足够,对上层笼进行匀鸡,便于操作)
5、分群时间点,咋确定?
解读:夏天,选择气温较低的早上或晚上分群,冬天则选择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
另外,在整个肉鸡养殖周期内,第一次分群建议在12-16日龄;而第二次分群则要求在25-28日龄进行。
分群总基调:应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较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6、分群时,各笼鸡的数量,该咋确定?
第一种是:分一半到上层(或中层),这种分法鸡密度相同,鸡群均匀度更高,缺点是二次分笼时要累一点。
第二种是:分三分之一到上层,中间分三分之二,优点是二次分群方便,缺点是密度大的层鸡体重偏小,均匀度差。
曾经做过试验,结果表明:上层三分之一,中层三分之二的分笼方法,超过19日龄就会造成明显的体重差异,个别对照组体重平均差异超过31克。
因此,木易建议:选择第一种分法,分一半到上层(或中层),这样对鸡体重影响最小,鸡均匀度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