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强设定电影。
所谓强设定,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如果某一天XXXXX,那么将会XXXXX。
这里面包含两个要素。
第一,脑洞。
“如果”后面的条件,都是一个脑洞。
比如日本影片《生存家族》讲的是如果地球大停电,人该怎么生存下去;再比如国产片《超时空同居》讲的是如果两个来自不同时空的人相遇并被迫同居,会发生什么……
大家爱看强设定电影,就是因为它往往有个“高趣味”的起点。
第二,现实。
开脑洞不是为了不着边际地瞎想,而是为了最终落进现实里。
看强设定电影,你不必在意设定因何而来,不用追问地球为什么停电?时空为何汇聚?等科学问题,你只需把它们当成既定事实,重要的是,在它发生之后,人会遭遇何等的处境。
这是强设定电影的有趣之处。
说来特别像一道奇葩说的辩题,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的思考可以很丰富。
《被光抓走的人》就来自导演董润年的一个脑洞:如果一道神秘的光把一些人抓走了,世界会怎么样?
编剧出身的他,曾参与宁浩的《心花路放》《疯狂的外星人》和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老炮儿》,作为一个成熟编剧,很适合来把控这样一个强情节的设定。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光抓走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对此,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方向。
采访中,董润年提到了特德·姜的短篇小说《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其中也有类似的设定,只不过不是“光”,而是“天使”降临,会给部分人带来好运,也会给另一些人带去灾难。于是所有人对于上帝,对于信仰,有了更深的领悟或抵触。
回到《被光抓走的人》。
光带走了谁?
完全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令人不得不直视,但又无从应对。
这就给“阴谋论”备下了天然的土壤。
最终,人们凭借着简单的因果关系做出了推定:似乎光带走的,都是那些拥有爱情的人,而留下的都是些可怜的无爱之人。
这个推定有道理吗?
我相信,被带走的人中,一定有符合这个逻辑的人。
但你知道阴谋论最恐怖的是什么吗?
不是因为它说出了真相,而是因为,人们相信它是真相。
这才是最细思极恐的事情。
不管怎样,世界彻底改变了,留下的人陷入到窘境中,不知该为没被带走而庆幸,还是为留在这里感到难过。
这道光,就像一场不可置疑的审判,给了所有人关于“爱”的扫描与判定。
更可怕的,它还是一根刺,刺在人的心里,刺在家庭中间,成了无法回避的在喉之鲠。
影片随即分成四条线,给我们看“白光之后”的世界。
看得出,这四条线是精心挑选的,它们加起来,几乎构成了“爱情”这一话题的完整群像。
其中三条,遍布了恋爱到婚姻的三个节点。
武文学(黄渤饰)和张燕(谭卓饰),代表着已失去激情、陷入日常琐碎的婚姻生活。
他们做爱时,依然谈论着评职称的事情,全然不曾投入。
这道光,让他们原本平淡、无暇多想的生活,突然有了急切的痛楚。
李楠(王珞丹饰)和丈夫约好去离婚,结果丈夫消失,小三(黄璐饰)找上门来要人。
一个是对男人无望的女人,一个是全身心为男人的女人;前者在重新思考着逝去的爱的分量,后者在不停追问为什么深爱的男人却和别的女人一起消失。
她们陷入不同境地却同样烈度的痛苦之中,难以排遣。
片中还有一对年轻情侣,即将步入婚姻。
结果在民政局的门口,白光降临,两个人却意外地没被带走。
这也让他们彼此怀疑,到底是谁的爱不够热烈,到底为什么明明相爱,却依然没有通过白光的试炼?
除去这三条与婚姻相关的线,还有一条线,关于白客饰演的混混筷子。
影片很隐晦地表达了他与失踪的好友秦山之间的同性情谊,也就是说,这是一段不受婚姻肯定与约束的情感。
可是,秦山消失了,筷子面对的问题却是与婚姻中的人相似的,依然是满心的不解与困惑。
白光这一超现实的现象过后,留下的却是一个无比现实的世界。
这也正是这部影片奇妙的地方。
它一点也不天马行空,而是紧紧抓住现实,甚至极尽写实地探讨了爱情的本质。
影片中,不断插入对于剧中人的事后采访的段落,更增强了这种现实感。它同时还营造出一种间离效果,使我们从那个虚构的世界中暂时抽身,得以冷静地想想它提出的问题。
究竟什么才是爱情?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在光的指引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为证明自己的爱情,和爱人一起成了“追光者”,祈祷在下一次白光降临时,和爱人一起消失。
有的人彻底坦诚,承认了爱的短暂,他们从忍受婚姻的捆绑,变为了开放关系的拥护者,并组成团体,一起共享某种更“包容”的爱。
也有的人,彻底幻灭,整日酗酒自我麻痹,甚至选择自杀。
……
这种种极端的选择,都像是一种条件反射,甚至是一种应激障碍。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们选择了什么呢?
说来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道理,也不是刻意要去颠覆什么、背叛什么。
而只是一种对于“爱”的更朴素的理解。
黄渤扮演的武文学,在与焦俊艳扮演的小韩的对话中,两个人在相互吸引的同时,又一步步厘清了激情与爱的区别。
小韩说:“也许我与你做爱之后,我也就不爱你了。”
是的,爱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在平淡的日子里一天天过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道白光,如此短暂,难道不就是爱情刚刚萌发时的样子吗?而那些被爱之光击中的人,不就是热恋中的人们吗?
他们被光带走了,成为一种永恒的向往。
然而,更长的日子,是白光过后的日子。
激情总会褪去,人们终将面对更漫长的平凡。
很多人盲信、甚至盲从于白光的定义,愣要把短暂拉长为永恒,到最后成了盲人,对眼前的“爱”视而不见。
而另一些人,如影片中的主角们,则决定让自己去重新书写“爱”的定义。
爱,不止是一道如此美妙的光。
爱,也可以是漫长的陪伴,是放手,甚至是单方面的守护。
就像筷子,不顾一切证据,仍然相信秦山不是消失而是被杀,他为“爱”拿起了刀做最后的复仇。
就像李楠,在得知丈夫消失的真相后,她没有感到庆幸,而是感到释然,因为她从丈夫身上看到了爱的反面,于是更加确认了爱的真意。
而武文学和张燕,这对老夫老妻。在经历了各自的情感波动后,再次回到了同一个屋檐下。
那是一个长镜头,一半是客厅,一半是厨房,有缓缓的光从头顶泻下。
只见夫妻俩在厨房忙碌着,一个人切菜,一个人打鸡蛋,他们的女儿坐在客厅,等待开饭。
如此日常的一个画面,却几乎说尽了“爱”的本质。
它如此简单,如此不值一提,却是他们从危机边缘寻回的一种深刻感受。
爱是什么?谁来定义?
白光过后,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突然成了最尖锐的问题。
影片中的小韩还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消失的是我们,不是他们呢?”
是啊,那么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些消失的他们又在想着什么?
不知道。
但我想,无论是被光抓走的人,还是被光留下的人,都势必将面对一场心灵的危机。
再往下想,电影又何尝不是一道白光?
而我们就是被光留下的人。
同样的危机,也在每个观看者的面前浮现。
该如何思考、抉择?
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
《被光抓走的人》是部挺难得的电影,尤其放在国产片里,尤其难得。
一方面是因为它愿意面对现实难题,并给出自己的思考;另外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类型,也就是强设定电影。这对于我们类型片的拍摄,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我们可以开更多的脑洞,做更多的设想,把人类的情感、道德、尊严、幸福放置在种种极端环境下,去细细观摩。
电影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实验意义,它是某种人类生存的样本,是那些危机还没真正到来前,一次次善意的提醒。
而这样的提醒,应该如一道道光,不断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